太平猴魁:湖光山色里的“尖茶之冠”

相较于诸多源远流长的名茶品类而言,黄山太平猴魁至今仅100多年的创制发展史可谓青涩,但独特的外形与品味却让其很快在中国茶文化中拥有一席之地。有茶谚甚至美赞:“观黄山天下无山,品猴魁天下无茶”。

“见证”地球上诸多重要人类文明和奇特自然景观的北纬30度,同样位于黄山坐标之上,它不仅将艰险奇绝的特质刻在周边景致的基因里,也为优势产茶区的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黄山地区的产茶史,在东晋年间就有所开启,彼时山上寺庙、禅院的僧侣们已经开始种茶。

黄山脚下有一太平县(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这里雨量充沛、土质肥沃,气候和地形的双重作用下,终年云雾弥漫,是茶树生长的绝佳之地。陆羽在《茶经》中曾特别记述了产于太平的两种茶:上睦和临睦。上睦和临睦为太平县二乡。上睦在黄山北部,临睦更在其北。太平县周边的休宁、祁门也在明清之际先后诞生了松萝、红茶等名品,再加上黄山毛峰的名气,让这一片区的茶文化异常精彩。

安徽黄山太平湖景区

从自然条件看,《乾隆太平县志》曾记载,太平县三门村凤凰尖一带“地逼仄或壁立,不能立足,上下如猿猱”,故称此山间村落为“猴坑”。这里的土壤属于变质页岩风化的乌砂土,ph值在4.5-6.0之间,壤土和砂石的比例适当,疏松的土质加上山林枯枝落叶腐烂而形成的有机肥利于茶树生长。

猴坑的茶园植被覆盖率超过90%,山中多云雾,空气湿度高,漫射光柔和,光线透过猴坑竹园或者其他植被之后才会被投射到茶园,这样的条件有利于茶叶中含氮和芳香特质,以及氨基酸的形成,也为当地最主要的茶树品种“?大茶”,提供了绝佳的生长条件。“?大茶”,又名?叶茶,顾名思义,因形似?子树得名。这种茶树不但叶大、叶厚,而且肥壮,一芽三叶盛期在四月下旬,十分适合制作绿茶。

?大茶叶

从外形上看,太平猴魁在一众茶叶中的分辨识度十分高,整体自然舒展,平扁挺直,十分“魁梧”。冲泡在玻璃杯中的太平猴魁,根根矗立,如“戈戟云横“,“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滋味醇厚鲜爽,茶汤咽下后尤有持久鲜香回味,是为“猴韵”。而因太平猴魁茶含有较高含量的芳樟醇、香叶醇等成分,能表现出花果香并且香气?值普遍较低,又使其携带独特的兰花香气。

太平猴魁辨识度十分高

造就太平猴魁出众品质的因素,除环境和品种外,还有其自成一体、精湛考究的采制工艺。猴魁采摘期很短,为谷雨至立夏短短的半月时间。采摘要求极为严格,首先要做到“四拣”,即拣山、拣棵、拣枝、拣尖。拣山,要选择背阴而高,土壤肥厚,云雾笼罩,坐南朝北茶树长势好的茶山;拣棵,树木茂盛的“?大茶“茶丛为宜;拣枝,选择枝杆粗壮、生长健全、无病虫害的茶枝。

起决定作用的则是最后的拣尖,要掌握“八不要“原则:即对夹叶不要;芽叶过大过小不要;叶片全开张的不要;瘦弱的不要;生长不健全的不要;有病虫危害的不要;色淡、紫芽茶不要;节间过长者不要。拣尖时,茶农要将一芽两叶的尖头折下,要求芽叶肥壮、匀齐整枝,老嫩适度、叶缘背卷,而且芽尖和叶尖的长度要相齐。这样才可以保证成茶做到两叶抱一芽,即被人形象地称为”两刀一枪“的完美外形。

采摘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所采用的“?大茶“的叶子,两叶尖与芽头基本持平,外形能够达到”一挺三不“,即两叶抱一芽的整体挺直,所谓“三不”,是指整根茶叶不散、不翘、不弯曲。这才造就其“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独特形制。采摘的时间也十分讲究,4月中旬前后,当茶园的芽梢长到一芽三叶初展的时候,就是开采的信号。谷雨前少量成熟的猴魁,被人称为“头采”,视为“太平猴魁”中的极品。直到立夏,便不再适宜采摘。第一批采摘我鲜叶可以用来制作极品猴魁,立夏之后的便只能用来做普通尖茶。

一挺三不的太平猴魁

采摘、拣尖之后,作为烘青绿茶,制作工艺上,太平猴魁践行着摊青、杀青、整形、烘干等四道工序,当日采摘的鲜叶当日制完。摊青,即将鲜叶在竹制篾盘或晒垫上放置4-6小时,直至叶质由硬变软,开始失去光泽,青气减少,清香初显时为宜。杀青时,采用平口深锅,燃料为木炭,当锅底烧到微红时,将鲜叶投入,并用手指捞翻,直至青气消失,叶色暗绿为适度。

整形则与烘焙同时进行,篾盘中杀青叶初步散热后,将其均匀地甩撒至烘笼上,边烘边用手轻压作形。烘焙又按100度、90度、80度、70度细分为四次,待最后叶片已有脆意,不能再按压后摊凉。整个过程,在火候和时间的控制上非常严格。

茶农将杀青后的太平猴魁进行手工捏尖整形

太平猴魁属于未发酵茶叶,保留着丰富的天然成分,茶叶中茶多酚和维生素等成分能够效果于人体,对于一些疾病有极好的防治效果。太平猴魁制作技艺第五代传人、国家级非特质文化遗产项目绿茶制作技艺(太平猴魁)代表性传承人方继凡说:“一个制茶班子10人,每人每天仅能制出一斤左右的干茶,一斤太平猴魁干茶需要鲜叶约1800根。”

如今,在太平猴魁原产地,为维护品质,手工制茶仍占相当大比重。手工制作的太平猴魁,叶片上都有网格的印记,是与机制叶片明显区别之处。2005年5月,首届“黄山杯”精品名茶拍卖会上,100克“太平猴魁”拍出15.9万元的高价,轰动茶坛。2008年,太平猴魁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特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太平猴魁制作技艺又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一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特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太平猴魁

20世纪90年代后,屉式多层烘箱、自动杀青锅、猴魁整形机的使用,都在大幅度降低着太平猴魁的生产成本,为太平猴魁茶业的发展打开新的局面,其产地也不断扩大。2003年5月1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太平猴魁”原产地保护公告,受捉住范围为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现辖行政区域,即黄山区全境。

2014年,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成立,依托于太平湖、安徽黄山太平猴魁茶文化系统也随之构成。这是一个由黄山森林、高山茶园、田园村落和太平湖湖泊湿地共同构成的多元生态系统和立体农业景观体系,将茶叶种植、加工、贸易、文化打造成“四位一体”。2017年,安徽黄山太平猴魁茶文化系统被列入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

在经济效益之外,当地也十分重视太平猴魁茶文化的保存和传承。2015年,位于黄山市屯溪区的太平猴魁博物馆成立,馆中陈列着关于太平猴魁制作工艺、所获荣誉等诸多内容。其中一件文物,为孙中山当年的题词“饮杯猴茶,如得知己,可以无憾。南山先生监”,并附有“民元孙文”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