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茶树,顾名思义,是指分布在天然林中的野生古茶树及其群落,同时也包括一些半驯化的野生茶树和人工栽培的百年以上的古茶园(林),迄今在贵州大娄山脉及苗岭南麓,仍有不少野生乔木大叶茶树分布,它们不仅是自然资源,亦是人文瑰宝。从明朝开始,贵州大规模种茶的记录频繁见于文献。到明朝中期时,贵州种茶业基本遍及全省。贵州茶树种植的盛况一直延续到近现代。晚清时期,贵州全省13府中多达9府在产茶。
贵州的茶叶出口也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1915年,贵州的都匀毛尖茶远渡重洋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正如茅台酒一样,都匀毛尖茶也成为贵州的名片之一。这里的居民也爱饮茶,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省份,这里除了汉族传统的饮茶方式,也形成各种颇具少数民族特色的饮茶习俗。
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在长期种茶、制茶、饮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以茶代酒”的体系。最典型的如旧时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以茶为聘”的婚俗礼仪和“茶定终身”的婚俗规制。这项习俗里就有“三回九转”的过程,所谓“三回”即:放信茶,亦称头节;二道茶,亦长允书;三道茶,亦称庚书。“九转”即在“三茶”基础上完成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大步骤。随着时代发展,这些烦琐的习俗如今已简化或淘汰,唯有以茶为礼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茶树主要分为野生茶树和人工培育茶树,而茶树群具体有四大类:第一类是原生态茶林,尤其在热带雨林地区的原始森林中,存在野生的茶树林,物种繁多,自然生长,没有人工干预;第二类是野化茶园,即最初由人种植,但被抛荒数百年,无人看管,茶树自由生长,基本没有人工干预,逐渐形成野化趋势;
第三种是古茶园,即古人种于村寨周围高山上地表植物未被除去,树龄多在400年左右,这种茶园人工干预少,只进行适当采摘和修剪,不施肥、不找农药、不除草、不翻地,有多种草本植物共生,目前西南地区发现的古茶树群大多属于此类;第四种则是近现代通过科学技术,人工干预较多的茶园。一般来说,100年以上的茶树就具有被称之为“古茶树”的资格。
贵州是全国野生乔木大茶树和灌木古茶树保存最多的省份之一,属于世界茶树原产地核心区域。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具有一定规模(1000亩以上)相对集中连片的古茶园达18处。目前贵州发现的古茶树群,多属第三类,即古代人工栽培,但人工干预较少的古茶园。近十几年来最引人瞩目的,当属2015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花溪区古茶树和茶文化系统”,这份宝贵的农业遗产主要以久安古茶树群为核心。
久安古茶树群落位于贵阳市阿哈水库上游的花溪区久安乡,主要分布在久安、打通、小山、拐耳、雪厂等5个村,其中以久安村最为密集。茶树生长地的海拔在1090-1402米之间,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在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的良好环境条件下,古茶树伴生植物丰富,尤以草本植物种类最多。当然,茶树生长,雨水是必要前提,恰好久安乡雨水充足,尤其在春茶采摘前的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沥沥细雨滋养。此外,久安每年的无霜期在260天左右,满足了茶叶生长茂盛最主要的条件。
2011-2012年间,经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调查,在久安乡初步发现古茶树共计33035余丛。到2015年4月,贵州茶叶研究所发表的《贵州久安古茶树资源的分类研究》称,此时在久安发现的古茶树已多达54000株,此地俨然一个古茶树王国。
久安古茶树群不仅是目前国内已发现最古老、最大的栽培型灌木中小叶种茶树,也是目前最大的灌木型古茶树居群,具有重要的利用和研究价值。专业人士经过检测研究后,认定它们中最大树龄在600年以上,大部分为400年左右。按照这个时间算,这些古茶树种植于明代前期到明代中期,几乎等同于贵州建省的历史。不难推断,久安茶树大规模种植的原因与明代以来“以茶制戎”的政策息息相关。
自永乐年间贵州设立为行省后,大规模的移民进入此地,除带来外地的农耕技术以外,也把长江中下游一带先进的种茶技术和制茶方法传到西南。《贵州志》记载,明朝时贵州曾以“煤炭窑”茶叶上贡朝廷。从现在久安乡茶叶种植的地理位置不难看出,产茶地主要集中在附近的小山村、久安村、巩固村、打通村及雪厂村,这片区域是有名的煤矿资源开采地。早在明朝永乐年间,时任贵州巡抚的江东之发现这里的资源,并开始开采煤矿,此地故得名“煤炭窑”。
今天这个地区古茶树的分布不同于人工茶园那样规律,而且数量也远远超过普通的人工茶园。这是因为明代时曾大规模在此地种植过茶树,后来因局势动荡,逐渐荒芜,而茶树因处于适宜生长的地区,茶种又受风、鸟等外力传播,越来越多,越来越茂密,形成今天不规律的分布和庞大数量。
明代后期,随着“以茶制戎”政策的终止,久安不再像明初那样大规模建茶园,但茶树的种植和茶叶制作工艺却一直流传下来。到近代,久安茶以清醇爽口、夏能解暑、冬能驱寒等优点脱颖而出。民国时期,贵州省贵阳茶馆林立,那里候久安茶备受青睐,爱喝茶的老一辈贵阳人都知道“煤山出好茶”,成为各大茶馆的必备品。
在久安旅游还能看到当地制作的茶膏,这种茶膏是以古茶树身上的茶果进行蒸煮、熬制、烘烤后,形成硬块状的茶饼,要喝茶时就掰一小块放进茶杯,倒上开水一冲便能饮用。唐宋时期,茶叶皆以茶饼形态上贡,如今在西南的产茶区饮用这种块状的茶膏,很可能沿袭一些唐宋时期饮茶习俗。
近十年来,随着学界对古茶树调研的深入,久安古茶树群的保护问题越来越被重视。2017年,贵州省通过《贵州省古茶树保护条例》,呼吁要像保护文物一样保护古茶树。2019年6月,贵州省又宣布针对古茶树组成“申遗工作小组”,正式启动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对贵州古茶树的相关申遗工作,从明代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