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第一苹果生产和消费大国,2023年,全国苹果产量4960.20万吨,在全球苹果总产量中所占比重超过半数,在全球总消费量所占比重也超过50%。所以,苹果作为今日最常见的水果,经常被冠上“无聊”的头衔。更有人宣称,除非把其他水果都吃光,否则绝不会碰苹果一下。
然而,倘若这番对苹果的“嫌弃”被古人听到,恐怕会让他们气得跳脚,因为现代人不以为然的苹果其实是相当晚近的引进品种。苹果最早起源于中亚,源自中亚的塞威士苹果是中西苹果的根底。传入西方的苹果同时还杂有高加索东方苹果和欧洲森林苹果的基因,而中国苹果则是从新疆的塞威士苹果纯系驯化的栽培种,并不杂有其他基因。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尤其是在1965年湖北省江陵县望山战国墓的发掘过程中,曾出土过苹果属的作物,我们也许可以推定在先秦时期源于新疆的野苹果已经出现在中原大地。但因其口感酸涩,不够美味,可能并未普及开来。后来,古代先民通过逐步改良,产生了口味不错的水果,中国古代的苹果当时被称为“柰、林檎、频果“等。苹果最早出现在中国历史文献记录的时间,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司马相如所撰的《上林赋》,记录的已经是经过改良后的苹果。
时间来到19世纪,更确切地说是在1871年,美国传教士倪维斯和妻子海伦来华传教,同时还将苹果、樱桃等十几种果蔬引入山东烟台。被他引入的苹果属于西洋苹果,和中国本土的柰、林檎、频果等并非同类,但沿用了苹果的名称。倪维斯所引入的西洋苹果引起轰动,他还自愿将苹果枝条分享给当地农民,后来西洋苹果渐次推广开来,逐渐取代了本土的绵苹果。
在烟台市福山县绍瑞口村,有一位名为唐殿功的年轻人将倪维斯“广兴果园“中的苹果树枝条嫁接到自家的海棠树上,在三四年后培育出果实更大的新品种,他将其命名为”猪嘴香蕉“,自那以后,烟台绍瑞口就成了著名的苹果之乡。20世纪80年代,栖霞引入日本红富士品种,让栖霞苹果举国闻名。到20世纪90年代,烟台苹果的生产中心已经从福山转移至栖霞。一直到现在,栖霞仍旧是烟台苹果的核心产区。不过新疆阿克苏苹果、陕西花牛苹果等因所在产区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更为优越,对烟台苹果产业构成挑战。
源自中亚的苹果不仅向东传入中国,它同时也在向西“旅行“,随着动物迁徙和人类活动播撒开去。位于亚洲”山脉走廊“的哈萨克斯坦地区很快就成为中西贸易的中转站,频繁的东西方交流让苹果传播更为迅速。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遗留的早期楔形文字中曾提及苹果,后经考古发掘还出土了苹果干,说明西亚地区栽培苹果的历史极为漫长,最早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0世纪。
在原始先民的仪式中,果树的繁茂、长青、顽强生命力与繁殖、青春、长生联系在一起,被远古民族敬拜信仰,其中苹果树因叶片繁荣,果实丰满,同时还有较长的存活时间、可用于药用养生,因此成为生命力和繁衍的象征。比如在突厥谚语中便有崇拜植物以求子息的句子,因为古时人们认为植物具有人所不具备的生命活力和繁衍能量。
在母系氏族时期,植物中果实丰满者,如苹果、杏、桃等常常作为女性的生殖能量的象征,因此先民崇拜苹果,根据交感巫术的原理,人们认为苹果中的繁育能量可以传递到人的体内,食用苹果能够增强生殖能力,这是古代先民渴望控制物种延续的体现。我们可以在许多先民神话中找到例证,如突厥族源神话中记有“苹果树生胎“、吉尔吉斯斯坦有在苹果树下打滚求子的习俗、黑山新娘也会在婚礼仪式中的屋顶扔苹果以求子息繁茂等。
源于中亚地区的苹果,经过西亚、腓尼基抵达西方,民族迁徙、商贸交流以及战争活动使得希腊地区与西亚古老文明密切交融。古希腊山区的地中海气候又给苹果种植提供了优越适宜的环境,因此苹果传入地中海地区后迅速扩散开来,成为当地常见作物之一。《荷马史诗》和《奥德赛》都曾提及苹果树,希腊神话中有关“金苹果“的叙述更是屡见不鲜。
到古罗马时代,苹果获得更为丰富和神圣的象征意味。在辉煌的帝国时代,苹果被视为权力的象征,被统治者握在手中。波斯帝国同样将苹果视为权力的显现,国王薛西斯一世御林军尖矛上便挑着金银苹果。后来在欧洲各国皇帝、国王的权杖之上都有圆形的苹果,或者说金球装饰,手握苹果的统治者是掌握无上权威王权的具象。
英国最早对苹果进行品种命名可以追溯到1204年,到19世纪90年代,苹果更是成了英国的“国家之果”。在英国,苹果不仅可以用来作为餐后水果,还可以烹饪成菜肴、酿酒或者干脆只是嗅闻味道甚至作为观赏植物怡人耳目。比如有一种叫作“猫头”的苹果,就是17世纪英国人专门培育用来在冬季时候做菜用的果子。烹饪方式是切片油煎,味道可想而知,应该是不太符合中国人口味的。
更有一种被称为“诺福克牛排”的苹果,因为烤熟后外表如同烤牛排而得名,19世纪才被记录下来,是很晚近的一个品种。用来酿酒的苹果比如“红纹”苹果,在17世纪非常受欢迎,但是如果直接吃,味道令人作呕。除此之外还有没什么食用价值,纯粹就是开出的苹果花十分美丽或者枝条十分优美的观赏各类,比如“小红西伯利亚奥古斯特”苹果,其果实非常小而且味道酸涩,不过就是庭院中不错的观赏树。
对中国人来说,把苹果烤熟或者用油煎成块状可能不太符合口味,西方人这样吃其实是因为有一个悠久传统,那就是认为生吃水果对身体不好。有一位古罗马名医伽伦,他写了一本奠定其后2000多年欧洲医学基础的书。在书中他警告人们生吃水果要慎重,吃完可能引起头痛、咽喉痛、发热甚至儿童早夭,生果子可以用作泻药,而不能作为主食。
人们对甘甜水果的追求是推动水果栽培技术进步的动力之一。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科学家泰奥弗拉斯托斯便在《植物志》中记载嫁接繁殖和栽培改良苹果的方法;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博物志》中记录的苹果品种已经达到几十个之多;维吉尔在《农耕诗》中更是提到利用砧木嫁接和压条繁殖的栽培法种植果树。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早在2000年前,在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中国和西方几乎在同一时段对苹果进行改良驯化,真是了不起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