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熟悉的石榴,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及温带的落叶灌木和小乔木。它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平地山地都可以生存,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也不高。同土壤相比,石榴对环境温度要求则相对严格,叶芽只能在气温10度以上才会萌芽,气温18-28度可开花结果。冬季会短暂休眠,但在零下17-零下18度时就会产生冻害。
了解石榴此种生态习性后,人们便可理解为何它最初会出现在今伊朗西部扎格罗斯山脉沿线山区,原因无他,只是当地地理气候诸环境最适合。直到今天,人们还能在伊朗、阿富汗及高加索南部海拔300到1000米山中找到成片的野生石榴丛林,也可旁证古时石榴在此发源。
即便只作为观赏植物,花朵美丽的石榴树已足以让先民对其额外关照,更何况它还有另一大“法宝”,即入秋后结出的累累硕果。揭开厚实的外皮,石榴果实中藏着或白或粉的籽,晶莹透亮如珍珠玛瑙。甘石榴汁水充足,作为水果香甜可口,风味独特;酸石榴入口生津,是解腻开胃的佐餐良伴。
现代考古成果表明,石榴至迟在4000余年前已被人类驯化培育,并且从伊朗高原走出传播至两河流域。20世纪50年代,考古学家在伊拉克巴格达以南的纳西里耶发现了美索不达米亚早期城市遗迹乌尔,于此发现乌尔第一王朝(约公元前2600至前2500)“皇家墓葬”。在普阿比女王的陪葬头冠上,人们清晰地看到镶嵌的石榴纹案,而在同一时期的楔形文字记载中也有关于栽培石榴过程的记录。
除此之外,考古工作者在继起的亚述帝国浮雕中也常见到石榴,如大约雕刻于公元前722到前705年的萨尔贡二世宫殿浮雕,其中有圣贤手持三杈石榴果圣树的图案;而在另一幅献呈水果的浮雕中还出现人们抬着葡萄、石榴等水果的图案,显证石榴从波斯西部高山走出之后,很快就在两河流域的新月沃土得到广泛栽培。
由于气候与土壤适宜,石榴沿新月沃土快速西传,人们在巴勒斯坦的杰里科就找到石榴种植的遗迹,时间大约相当于苏美尔文明早期,而它传入埃及则不会晚于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时期(约前1575至前1308)。后人在帝王谷第十八王朝法老陵墓壁画中便看到石榴树,另外还有法老向阿蒙神进献饱满裂开、露出红色籽粒石榴的场景。
决定性证据则出现在一代女王哈特谢普苏特墓中,20世纪初,埃及学家在其陵墓中就找到干化的石榴。由此可见,大约距今4000到3000年前,石榴已经是地中海东岸常见作物之一。
考虑到古希腊曾在小亚细亚兴建过殖民地,石榴也应很早就传入古希腊。之所以不见更早记载,恐怕出只是因为《荷马史诗》《神谱》及《荷马诗颂》等提到石榴的文学作品直到公元前8到前7世纪间方才陆续结集。所以,推测石榴早在8世纪前就传入希腊地区恐不为过。
相对而言,石榴传入南欧其他地区时间则比较确定。公元前8世纪,腓尼基人在今突尼斯建古迦太基城,以此为基地开展泛地中海贸易,同时将石榴带给欧洲人—特别是日后宿敌罗马人。这从石榴拉丁语名称Punica上也可看出渊源,该词词源就出自罗马人对迦太基的称呼“布匿”(Punici)。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将石榴带到印度,后来伴随着佛教僧侣活动传入东南亚的柬埔寨和缅甸等地;而传入中国,契机便是国人耳熟能详的重大历史事件—公元前2世纪后期张骞“凿空”西域。
建元二年(前139),受汉武帝委派,张骞率领一百多人的使团,浩浩荡荡从陇西前往妫水(今乌兹别克斯坦阿姆河一带)。出使很不成功,一开始张骞就被匈奴人抓住并囚禁十来年,直到元光六年(前129)才逃脱,取道车师国(今新疆吐鲁番西北)、焉耆、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市东)、疏勒国(今新疆喀什地区)等地,越葱岭抵达大宛、妫水,见到了在此定居的月氏人。
由于此地土地肥沃,生活安逸,月氏不愿反攻,张骞出使的核心任务—联络月氏夹击匈奴计划宣告失败。元狩四年(前119),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计划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夹击匈奴,同样未能成功。
张骞主任务虽失败,无心插柳的副业却大获成功。他收集的大量西域物产、人口、风俗、民情等情报,为中原王朝连通西域搭建丝绸之路提供了最珍贵的一手资料,而他开创的沿天山南麓的路线也成为后世丝绸之路中线。正是沿着此路,中原与西域互通有无,包括石榴在内的大批西域珍兽异草抵达中原。后人由此得出石榴进入内地的确切时间—元狩四年(前119)至元鼎二年(前115)张骞第二次出使时带回。
石榴之所以能完成本土化,其重要原因可能在于此时中原人民已经完全掌握其种植技术。事实上,自南北朝国人掌握并总结出适于汉地的栽种技术后,石榴便迅速扩散到全国,并且陆续被培育出诸多品种,如北宋年间就有“千叶石榴、粉红石榴、黄石榴、青皮石榴、水晶石榴、朱皮石榴等诸多名目。
而且人们不仅只将其当作水果,还发掘出各种功效:可入药、可酿酒、可盆栽,还可染墨。延续至今,石榴在中国已是最常见水果之一,种植范围北至北京、河北;南达南海;东及东、黄海沿岸,西抵新疆、西藏,除东三省、内蒙古和新疆北部极寒地区之外,全国都有石榴分布。
截至2020年,中国石榴种植面积达175万亩,产量为100万吨,两者均为世界第一,其中陕西临潼石榴种植系统和山东峄城石榴种植系统还被列入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石榴成为喜庆象征首先得归功于它的果实。成熟的石榴多室多子,籽粒饱满紧紧环抱,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多子多福。值得人们注意的是以石榴象征婚姻和谐、多子女文化。不仅在中国,波斯新娘出嫁时要从娘家带一枚石榴,抵达新郎家时将其扔在地上,以进出的石榴籽占卜将会生儿育女的数量;在希腊,主婚姻家庭的天后赫拉代表圣物之一便是石榴。
今天人们虽不一定讲究多子多福,但在此基础上“化家为国”,赋予紧紧环抱的石榴籽象征祖国大家庭中兄弟民族团结、万众一心的美好意义,让石榴内涵更为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