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属于植物中的一个庞大家族—蔷薇科。这个科的成员广布于全球,很多都是人们熟悉的观赏植物(如玫瑰)与水果(苹果、梨子、桃子与草莓)。现存的山楂属植物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和亚热带,在美洲北部植物群落中分布最广,在亚欧大陆也有分布。
山楂属的历史相当古老,根据化石考证,至迟起源于第三纪始新世后期,中国也成为山楂属植物的起源中心之一。譬如,在山东临朐出土的“楔形山楂”的形态就与现代的野山楂相似,只不过叶片基部的形状不同而已。而这种野山楂至今仍然广泛分布在我国中、东、南、西部各省区。
至于中国的古代先民,当然早就发现了山楂属野生物种的存在。在河南的舞阳贾湖、渑池斑村、驻马店杨庄、辽宁的沈阳新乐、山东的滕州庄里西等史前遗址中,均出土过山楂果核遗存。尤其是在距今9000-7800年的舞阳贾湖遗址里,不但出土了山楂果核,还在陶片标本上的沉淀物里化验分析出曾盛放过以稻米、蜂蜜和水果为原料混合发酵而成的酒饮料---其中的水果就是山楂。
这就表明,当时的黄河流域先民不但开始采集山楂的果实食用,还将其当作入酒的水果了。需要指出的是,山楂属植物虽然枝繁叶茂分布广泛,但大部分至今没有食用价值,主要用作绿篱或花卉观赏植物,能够用来采集食用的就只有中国的山楂这一种而已。
从众多古籍记载看,先民最早采集山楂果主要也不是为食用。早期的山楂树尚是野生于荒山僻野,人们主要利用其树材作为柴薪或积肥之用。为什么早期的古人会如此不待见山楂呢?这可能与其滋味有关。就像“望梅止渴”一样,人们一提到山楂,免不了嘴里冒出阵阵酸液来。
说来也怪,山楂果里的含糖量,其实要比苹果或梨子高出一倍多,为什么以还这么酸呢?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山楂果肉中还含有高量的有机酸,也比苹果、梨子的含量高出2-3倍。有机酸的含量多,就冲淡了糖的甜度,这就是山楂吃起来感觉比苹果、梨子要酸得多的原因。
尽管如此,山楂果倒也不是酸得难以入口,它的果肉酸中透甜,甜中沁酸。而且,据北京市食品研究所分析,山楂每百克可食部分含有碳水化合物22.1克,蛋白质0.7克,脂肪0.2克,维生素C89毫克,胡萝卜素0.82毫克,维生素PP0.4毫克,维生素B20.05毫克,钙85毫克,磷25毫克,铁2.1毫克。至于山楂果实中钙的含量更是居各种水果之冠。这些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可以起到消积健胃、消炎止咳、降血压、降血脂、增进冠状动脉血流量和防治冠心病等作用,所以被誉为“营养保健果品”。
古代中国有“药食同源”的传统,由食而药,山楂正是一种药食两用物品。到元代,吴瑞编撰的《日用本草》及徐彦纯编撰的《本草发挥》已把山楂列入“果部”,证明当时山楂已进行人工栽培而成为一种果品。而朱霞亨在《本草衍义补遗》更加详细记载了山楂的药用价值:“大能克化饮食,消积症,痰饮,煎汁入砂糖服之,立效。”
中药方剂“保和丸”,即以山楂配以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制成丸剂服用,主要用于治疗胃肠消化不良、恶心厌食、食物积滞。由于山楂对肉类食物的良好消化作用,古人还利用山楂果实烹煮肉类以缩短煮熟时间。李时珍根据前人所撰《物类相感志》引述,煮老鸡、硬肉,投入山楂数颗即易烂。
当然,山楂果最受人们赞誉的,还是它那琳琅满目、令人馋涎欲滴的各种加工食品—例如大名鼎鼎的“冰糖葫芦”。它的做法,是在山楂收获季节,挑选果大粒圆、皮色殷红的山楂果,去核后用竹托穿成一串,蘸上熬好的糖稀,晾干冷却后就成了。冰糖葫芦的制作关键是熬糖稀的技术,一斤白糖加上半斤水,熬煮到白糖能拔起长长的细丝才是恰到好处。把成串的山楂往上一蘸,挂上透明的一层糖皮,好似晶玉镶珠,煞是好看。
晚清到民国时期,北京还有一种“金糕”,实际上就是山楂糕。它红润晶莹,绵软适中,甜酸可口,也是著名小吃。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已经记载了这种食品的做法:“取熟者,去皮核,捣和糖蜜,作为楂糕,以充果物。”此外,山楂还可以制成山楂皮、果丹皮、红果酱、果脯、山楂酒等诸多食品。
除饮食、入药外,山楂还有许多其他用途。它的果实中含有果胶物质,在食品工业可以用作乳化剂和稳定剂;在纺织工业中可代替淀粉;在木材加工时做胶合剂;制造肥皂时也可以充当填充料。山楂果核中含油量达30-38%,可榨制优良植物油。
另外,山楂树冠整齐,枝繁叶茂,花白果红,果实娇小玲珑,艳丽可爱。山楂树叶片则能吸收空气和土壤中的铅氧化物和汽油燃烧后的废气。因此,山楂也是良好的园林观赏植物和城市工矿区绿化树种。不仅如此,山楂树耐旱、而瘠薄,对山区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也有重大意义。
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山楂产区。民国年间的《山东通志》记载:“山东山楂种植较普遍,其中以济阳、历城、菏泽等县为主要产地,远销省外徐州、南京、镇江、上海及天津、北平等处,外销量占总产量的二分之一以上。”
今天,临沂市是山东省山楂主产区,产量一直居全省前列。而平邑县和费县又是临沂主要山楂产区。2022年,两县的山楂分别占当年临沂总产量的46.58%及44.59%。这两个县东西相邻,北部地处蒙山山脉南麓,南部处于尼山山脉东段,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又有砂性棕壤土,为山楂最适栽培区,出产的山楂以果大、色艳、酸甜适口、品质优良远近闻名。
1986年,平邑县列入全国优质山楂生产基地。2023年,“山东平邑金银花—山楂复合系统”进入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在这个系统结构中,人们利用金银花和山楂喜光喜氧喜沙壤的共性和树冠根系生长差异性互补性,形成生态循环系统。
另外,河北兴隆县也被誉为“中国山楂之乡”。2022年,兴隆全县山楂栽培面积22万亩,常年产量达22万吨,在山楂栽培面积和产量上均居全国各县之首。当地位于燕山山脉东部,光照、土壤、气温、水量同样非常利于山楂生长。当地出产的“红瓤大楂“,果实方圆,果肉鲜红,味甜酸而糯,是著名的山楂品种。
与山东平邑情况有些类似,兴隆县本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石质山区,但兴隆人通过攀升石坝墙梯田进行山楂栽培,形成一套特有的技术和知识体系。因此,早在2017年,”河北兴隆传统山楂栽培系统“就进入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实际上,平邑和兴隆两地只是中国山楂种植业的一个缩影。如今,北起辽宁、黑龙江,南至云南、广西,从低海拔谷地到海拔1800米的高山薄地,到处都可见枝叶繁茂的树姿和绛红色的山楂果。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现代文学里,红彤彤的山楂果也是爱情的象征。作家艾米写的《山楂树之恋》则被搬上银幕,成为一部家喻户晓的爱情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