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罗主义,拉美之殇

该如何讲述拉丁美洲国家自独立以来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门罗主义”是个十分有价值的角度。200年前的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国情咨文,即门罗宣言,声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光鲜的词语背后,实际上将美洲当做美国的后院,当“宣言”衍生为“主义”,一系列为拉美国家“定制”的方针、政策先后登场,拉美成为美国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试验场。

门罗肖像画,油画

1823年12月2日,当时的美国总统门罗在经过长久的思索后,在自己的第七次国情咨文中说:“ 美洲大陆由于它们已经承担和维护的自由和独立状况,今后不应被视为任何欧洲强国未来殖民的对象。我们有责任声明,欧洲强国试图将其体系扩展到这一半球的任何部分,都是对我们的和平和安全的威胁。对于任何欧洲列强的现有殖民地或领土,我们没有也不会干预,但对于那些已经宣布独立并维持独立的政府,以及我们在已经承认的独立国家,我们不能容忍任何试图压迫或控制它们的干涉。”

1845年,第11任美国总统波尔克于12月的国情咨文中重提门罗宣言,并首次将其升格为“门罗主义”。波尔克宣称“应该向全世界明确宣布,经我们同意,未来欧洲人不得在北美大陆的任何地方建立殖民地或领地,这是我们的既定政策”。从整个美洲大陆收缩到北美之内,难道说美利坚经过20余年的发展之后,竟然缩回去了吗?

《门罗宣言的出台》绘画

其实波尔克的宣言并不意味着美利坚的收缩,反而昭示这个国度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扩张。19世纪初期的美国对土地的渴望几乎是无限的,不过那些领土扩张勉强也称得上有理有据。

1803年,拿破仑因为欧洲战事而无暇顾及美洲事务,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将法属路易斯安那卖给美国人,使得美国的领土面积扩张近一倍;1818年,在英美战争中美国人打下西班牙殖民地的佛罗里达,并跨过法属路易斯安娜的边境,开始向墨西哥进军。于是,西班牙与美国两国政府进行谈判。谈判中,美国要求在地图上划出一条从美国现有疆土直奔太平洋的边界线,否则难以确保德克萨斯的安全,最终美国的边界扩展到太平洋岸边,而且还以500万美元的价格得到了西属佛罗里达。

美国领土扩张图

对当时的美国来说,取得加利福尼亚将为这个国家带来一系列宝贵的稀缺资源:洛杉矶与长滩宝贵深水港可以为通向东亚大陆的市场铺平道路;中央山谷的沃土能提供宝贵的粮食;更重要的是墨西哥对此处的控制是如此薄弱,以至于波尔克相信不仅自己,英国或者欧洲的政客们也对加利福尼亚虎视眈眈!因此波尔克在自己的国情咨文中重申1823年的门罗声明,告诫欧洲列强不要挡在美利坚的路上。

波尔克的发言开了一个好头,美国政府从此开始随心所欲地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需求来援引“门罗主义”,并对其进行解释。1895年,国务卿奥尔尼宣称根据“门罗主义”,美国负有调解西半球各国边界争端的权力,这便是著名的“奥尔尼推论”;而1904年罗斯福则提出臭名昭著的“罗斯福推论”,进一步将“门罗主义”引申为美国有权在拉美国家“公然和长期不法行为”的情况下对拉美进行干预。

漫画:门罗主义的回归

200年来,“门罗主义”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复推论与自相否定的过程中成长壮大。它反对列国对美洲的干预,但只要筹码到位,也可对这干预熟视无睹;它宣称美国对美洲负有责任,但只要代价够高,也可将这责任抛下;它是美利坚合众国外交理念的基石,但在不同时期领导人的口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

事实上,200年来美国有过多少种外交理念,便有多少种为他们服务的“门罗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