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成为美国外交博弈的武器

紧邻美国的墨西哥20世纪以来一直是向美国供应毒品的主要国家之一。在美国无法大面积种植的罂粟,过了格兰德河反倒蓬勃生长,位于墨西哥西海岸的锡那罗亚州山区,便是大麻与罂粟的主要产地,也是当地毒枭起家之地。除了气候条件适宜外,美墨战争后用极端方式重新划定的绵延3000多千米的边境线,几乎成了大大小小走私贩毒团伙的“生命线”。

例如紧靠锡那罗亚的杜兰戈,毒贩在此地建起一条通往美国的“海洛因高速路”,膨胀的毒品交易很快形成了分工明确高效运作的贩毒网,从罂粟种子的分配到新种植区的开发、毒品实验室的管理以及罂粟收割运输都有条不紊。海洛因大部分藏在密封的汽油桶运往美国,同样的汽油桶带回来的是数量可观的现金。

墨西哥的罂粟种植园

美国也很快注意到美墨之间日益增长的毒品交易。1969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就“控制毒品与危险药品”问题向国会提交咨文,宣称要解决国内的毒品滥用问题。政策之一便是派行政官员前往墨西哥,游说对方向国内大麻和鸦片作物喷洒除草剂以遏制生长。墨方自然严词拒绝,但美国紧接着又在美墨边境实施“拦截行动”,向墨西哥施加压力。

美国派出“麻醉品和危险药品管理局”“美国海关总署”及其他军警2000名在美墨边境上一丝不苟地对每一辆汽车进行严格搜查,由此造成长达数千米的交通堵塞,实际上相当于关闭边境。最终行动在国内外的抗议下,只持续了20天,从结果看确实有效遏制了一部分毒品走私,但美国这种利用封锁边境施压的做法让墨西哥耿耿于怀。

美国在美墨边境“拦截行动”,造成数千米的交通堵塞

然而,实际情况是毒品产业膨胀速度以及不断升级的暴力行动造成的社会动荡让墨西哥政府不得不妥协,尤其是在一些毒品种植区,尝到毒品经济甜头的农民在毒贩的带领下时刻准备拿起武器反抗政府,而大部分枪支的来源恰恰是美国。

1975年,墨西哥最终同意与美国合作。后者将每年为墨西哥政府提供约3000万美元的援助,主要用于购买41架美国造的“贝灵巧”直升机以及35架其他类型的飞行器,用于“百草枯喷洒项目”与“农药2.4-D根除罂粟项目”,前者专用于抑制大麻生长,后者用于根除罂粟。但前一项目实施没多久就引起美国社会的抗议,重要原因在于百草枯是毒性非常大的除草剂,无论何种形式的摄入都会对肺部造成长期操作,甚至丧命。

墨西哥士兵在锡那罗亚首府附近的罂粟田清除作物

美国本土有数百万大麻吸食者,他们担心掺有百草枯的大麻传入后会危及吸食者的健康。支持大麻合法化的全国大麻法律改革组织也趁机煽动民众抵制这一项目。最终1978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珀西修正案”,要求任何可能支持在美国境外喷洒除草剂等活动的美国机构都要提交一份环境影响的声明,若喷洒药物对人体有害,援助法所提供的资金就不能用于该活动。

在整个行动中,墨西哥与美国关注的毒品问题各有重点,前者要遏制的是国内严峻的大麻问题,后者则更重视如何减少海洛因等硬性毒品流入美国的数量。墨西哥不仅要为美国人优先根除非法罂粟田,还要通过禁止百草枯喷洒项目来保护美国大麻吸食者的身体健康,这难道不是变相承认了大麻在美国是半合法的吗?作为项目的实施国就连要禁哪种毒似乎都没有什么话语权。

美国圣达菲当地一家商店店员展示在售大麻

墨西哥的大麻产业很快转移到哥伦比亚,大麻的短缺让瘾君子们也急于寻找替代毒品。而可卡因,已等候多时。古柯作为土生土长的南美植物,主要生长在玻利维亚、秘鲁等国的安第斯山区,其采集与食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印加时代甚至更早,毒品可卡因,正是提取自古柯叶。古柯叶从玻利维亚、秘鲁的密林中采摘,经智利的“厨师”炮制成可卡因,最终由古巴毒贩将其送到有钱人享乐的餐桌上。

可卡因与海洛因、大麻不同,它刺激神经中枢带来令人欲罢不能的欣快感,很快就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风靡美国。而可卡因销售的利润比之大麻要可观太多,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原产国购买1千克可卡因需要4000美元左右,转手卖到美国就能净赚五六万。暴利之下,大规模的贩毒组织出现在玻利维亚、哥伦比亚等可卡因的原产国与经销国,颠覆国家的毒品王国也在当地拔地而起。1980年发生在玻利维亚的政变就因毒贩的参与而被国际上称为“可卡因政变”。

可卡因毒品

1978年,班塞尔政权被推翻,此后两年,玻利维亚在经历了4次政变、5任总统后,终于迎来民选政府,组建了左翼革命民族主义运动的苏亚索当选总统。然而,在他即将就任的前夕,梅萨将军在1980年7月17日发动了政变,后者宣称国家受到了共产主义极端分子的威胁。而此次政变最大的赞助商恰恰就是玻利维亚的毒枭苏亚雷斯。此前,苏亚索明确表示对可卡因的反对,引起了毒贩的担忧,故而才有了这些政变。梅萨上台,政府几乎成为毒枭最大的合伙人,仅仅上台半年,可卡因产量就提高了500%。

玻利维亚独裁者梅萨与其任内的内政部长戈麦斯

美国缉毒局很快就盯上了毒枭苏亚雷斯并策划了对其诱捕的大型计划,却并未成功。DEA的卧底特工莱文多年后在其传记中披露称,苏亚雷斯实则一直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默许下活动,后者甚至还有苏亚雷斯等人商讨政变的录音带,种种行为都是为了阻止支持左翼的苏亚索上台。

其实,有关美国资助毒贩以进行拉美各国反共活动的指控在拉美历史上并不罕见。例如尼加拉瓜反政府军一直是美国支持的试图推翻桑地诺政府的军事武器,中央情报局为了绕开美国国会对进一步援助该组织的禁令,正是通过墨西哥毒贩偷运武器给反政府军,毒贩“每个月都会把4吨可卡因运往美国,然后以大杀伤力武器、现金、飞机和飞行员等方式向反政府军‘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尼加拉瓜反政府军

表面看来,美国的禁毒活动搞得如火如荼,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常出现相互掣肘的情况。而现实情况往往是“中央情报局的‘反共牌’常常能压住美国缉毒局的‘反毒牌’“。提到美国在20世纪下半叶在拉美的禁毒历程,有人曾颇为辛辣地总结道:”任何一个拉丁美洲的政府如果因为名誉不佳而登台,推翻它的头一个指控就是这个政府与可卡因买卖有关。“这样的评价并非虚构。

1989年12月20日凌晨,美国悍然对巴拿马发动直接的军事入侵,这一“突然”的军事行动,目的是将参与巴拿马贩毒的暴君诺列加捉拿归案。虽然诺列加并非总统,但在1981年前后,他掌控了巴拿马的国防部队以后,几乎成为巴拿马的实际统治者,而他也的确与拉美许多国家的大毒枭关系密切。哥伦比亚的毒枭们很早就通过巴拿马洗钱,除了洗钱以外,诺列加还允许毒贩过境贩卖毒品。

诺列加将军

不过,诺列加与美国人的交情也不错。20世纪80年代,诺列加不仅充当美国向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提供资金与武器支持的渠道,还允许中央情报局在巴拿马设立情报信号站,以便从这里监听古巴、尼加拉瓜和绝大部分拉丁美洲的无线电通信。但诺列加并非美国人的跟屁虫,而是巧妙地利用各方关系为自己谋利。从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就怀疑诺列加还在与别的国家情报部门合作,极有可能向古巴出卖情报。

美国缉毒局押送被捕的巴拿马独裁军阀诺列加

而无论是贩毒的可能,还是诺列加国际形象的下滑,都使得美国决定不再与其合作,推翻诺列加的政权,再扶植一个亲美的傀儡政权或许更加划算。此外,巴拿马运河的控制也在美国考虑之列。对美国来讲,诺列加显然不是一个稳定的选择,而最终造成了美国的军事入侵,并最终其统治也由亲美的恩达拉政府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