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游击:尼加拉瓜革命

自大航海时代起,一个难题令美洲人魂牵梦萦,连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海上航线需要取道阿根廷以南的麦哲伦海峡,这片新大陆的东西两岸实在太过遥远。若能在中美洲的狭长地带凿通一条运河,问题将迎刃而解。“幸运”的是,尼加拉瓜南部地峡就适合运河开凿,这个小国自此不可避免地被卷入时代洪流。

尼加拉瓜位置图

1826年,“门罗宣言”诞生仅仅3年之际,美国人已经打起尼加拉瓜的主意,但他们很快发现,英国人同样觊觎这条运河。经过一场漫长的相互搅局和试探,直至1850年两国才达成妥协,宣布共同开发运河,若有其他国家寻求参与,须由两国一致同意。英美一致对外的和谐并未维持太久。1855年,美国人沃克奇袭并控制了这个国家,还短暂登上总统宝座。沃克下令恢复奴隶制,计划把尼加拉瓜并入美国。这个异想天开的计划,不止惹怒了中美洲各方势力,连在此投资的美国商业大亨也将其视为肉中刺。

结局可想而知,众叛亲离的沃克沦为阶下囚,被执行枪决。经此一乱,尼加拉瓜运河暂时搁置,巴拿马后来居上,承载了欧美开凿运河的宏图美梦。此后半个世纪,美国始终没有放弃对尼加拉瓜的政治干预与操纵。直至19世纪末,尼加拉瓜将英国势力逐出国境,扬眉吐气的时任总统塞拉亚拒绝了美国独占运河利权的要求。趾高气扬的美国人决心拔掉自家后院的硬骨头,在1909年暗中支持保守派领袖查莫罗将军秘密登陆,意图颠覆政权。

巴拿马运河后来居上

美国介入迫使塞拉亚总统辞职流亡,但不足以让查莫罗站稳脚跟。1911年,美国炮舰逼近尼加拉瓜,海军陆战队更是亲自下场,投身城市争夺战。获胜之后,老朋友查莫罗将军被扶上驻美公使之位。这位公使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与美国签订著名的《布赖恩—查莫罗条约》。条约规定,美国付出区区300万美元的报酬,永久获得尼加拉瓜运河开凿权。查莫罗随后登上总统宝座。

怀有政治报负的查莫罗不愿一直做傀儡,引发美国不满,招致1926年的又一次武装干预。就在此时,至今仍被尼加拉瓜奉为民族英雄的桑地诺在政坛崭露头角。桑地诺于1926年拉起一支29人的游击队。随着实力扩充,他在尼加拉瓜名声大噪,被任命为护宪将军,与美军有过几次小规模交火,但战果不佳。

桑地诺,尼加拉瓜反美游击队领导人

转机伴随着“大萧条“降临,由于国内动荡不安,美国逐渐收缩海外军队,驻守尼加拉瓜的海军陆战队计划分批撤离。桑地诺选择接受和谈,只保留一支百人卫队。然而,接管尼加拉瓜的国民警卫队依旧不容睡榻之侧有他人安眠。1934年2月造访总统府后,桑地诺被一伙警卫队成员枪杀在市区一十字路口。幕后黑手正是美国支持的、即将大权独揽的索摩查。

桑地诺身死,游击队遭遇血腥镇压,索摩查手握枪杆子,有了更大图谋。这一次,他矛头直指自家亲戚、总统萨卡萨。在他的授意下,国民警卫队煽动游民上街示威,甚至故意制造混乱,与总统卫队兵戎相见。本已撤军的美国,不忘出手干预,站在索摩查一边,要求萨卡萨放弃抵抗。1936年,这场闹剧以萨卡萨退位流亡告终,索摩查当选总统。自此,索摩查开启了家族长达43年的威权统治。

索摩查(左)访美收到罗斯福亲自接见

美国权力更迭的余波,在尼加拉瓜酝酿着海啸。美国总统卡特上台后,奉行人权外交,而尼加拉瓜怡是当时最漠视人权的国家之一。一则丑闻不胫而走,索摩查家族控制的企业,长期抽取街头乞丐的血液,制成可供出口的血浆,据说这项业务在1972年大地震之中也未中断。真正让美国翻脸的是两起谋杀案,1978年1月,索摩查统治时代最著名的反对者,遭人当街暗杀。这种暗杀异见领袖的行径,也招致美国的不满,卡特为此推迟了官方访问尼加拉瓜的行程。

促使美国放弃索摩查的直接导火索,是一年之后一位美国记者在尼加拉瓜采访时被国民警卫队射杀。美国民众可以无视索摩查家族远在中美洲小国数十年的暴行,却无法忍受近在眼前的美国记者被杀的真实画面,汹涌的民意,让卡特快刀斩乱麻,切断了对索摩查明里暗里的支持,在电视机前怒斥尼加拉瓜当局的“野蛮行径”。

美国总统卡特

1978年9月,桑解阵趁大罢工的民意和绑架案的余威,在各地发动起义,尼加拉瓜陷入一场武装拉锯战。随着美国切断资金支持,甚至着手撤侨,胜利的天平向桑解阵倾斜。“零号司令”率军猛攻首都马那瓜,国民警卫队不断有人辞职和投诚。1979年7月16日,小索摩查带着家眷和父兄的棺椁逃亡美国迈阿密避难,尼加拉瓜革命宣告胜利。在最后时刻放弃索摩查家族的美国,正陷入一个更棘手的泥潭。

尼加拉瓜改天换地后,以武装起义击垮索摩查统治的桑解阵跻身权力中枢,领导人奥尔特加当选总统。为避免美国干涉,新政府许诺贯彻“建国三原则”:多元政治、混合经济、对外不结盟。美国总统卡特对这一转变颇感欣慰,迅速承认桑解阵政府,并在任内陆续提供多达1.7亿美元的经济援助。

奥尔特加宣誓就任总统

然而,蜜月期并不长久,美国人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1979年革命成功之初,苏联就第一时间承认了桑解阵政权,东欧各国和古巴紧随其后,向尼加拉瓜抛来橄榄枝。自1980年起,苏联援助力度水涨船高,从用于购买卡车、拖拉机的5000万美元贷款,到用于战略储备的小麦、玉米和尿素,再于地质勘探、航空通信援助,同时大宗收购滞销的食粮和咖啡等物质,诚意不可谓不足。

为让桑解阵坐稳江山,苏联还提供价值超过1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包括高射炮、地对空导弹、装甲车和坦克,这使得尼加拉瓜一跃成为中美洲最不容小觑的军事力量。几年之间,苏联大有在中美洲楔入一个冷战桥头堡的架势,“门罗主义”风行一个半世纪后,恐怕沦为一纸空文。

尼加拉瓜民众烧毁美国国旗

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恐惧尼加拉瓜成为“下一个古巴”,但许多美国人有着更深一层的恐惧:中美洲成为“下一个越南”,一旦莽撞闯入就落得千疮百孔,。两杯毒药,仿佛必饮一杯。困境之中,里根选择了美国“传统艺能”,扶植一帮尼加拉瓜人,扰乱桑解阵的后方,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从幕后走向台前。这些人组成十分复杂,既有失势的国民警卫队军官,也有敌视桑解阵的保守力量,还有曾为尼加拉瓜革命立下汗马功劳的“零号司令”。

反政府武装各有芥蒂,不太可能拧成一股绳,更谈不上有推翻桑解阵的战斗力,里根政府希望追加资助,却遭到舆论和众议院激烈反对。众议院借着民众对陷入战争泥潭的恐惧,严格限制里根的军援预算。1982年,《博兰修正案》获得通过,要求政府停止以推翻尼加拉瓜政府为目的提供任何军事装备、训练和援助,1984年,又将中情局与国防部加入禁令之中。里根看似对这一紧箍咒服软了,但一次意外事故,揭开了背后的惊人阴谋。

1986年10月,一架莫名闯入的美国军机被地对空导弹击落,军机坠毁后,只有一个机械师幸存,据他交代,飞机载有60支AK-47、数十枚RPG导弹等,是捐助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的武器。新闻一出,美国舆论哗然。讽刺的是,就在当年6月,里根说服国会,绕开《博兰修正案》,正式批拨了用于援助反政府武装的1亿美元资金。从国会到民众,都感受到愚弄和背叛。火上烧油的是,11月初一家黎巴嫩杂志披露了里根政府向伊朗秘密出售武器的丑闻,而里根政府援助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的资金,正来自于伊朗军售的利润。里根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水门事件的重演近在咫尺,这一系列事件通常被称为“伊朗门”。

里根与“伊朗门”事件

恰在此时,戈尔巴乔夫访问华盛顿,美苏冷战走向尾声,丑闻本身变得无足轻重。里根在弹劾中全身而退。尼加拉瓜这边,反政府武装未能兴风作浪,桑解阵倒是上演了拉丁美洲屡见不鲜的桥段,从富有理想的反抗者变作奢侈腐化的当权者。1990年大选,桑解阵败下阵来。2007年,桑解阵的奥尔特加卷土重来,目前依旧稳坐总统之位。时至今日,尼加拉瓜早已不是游击队和革命者的天下,却仍是美洲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