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者:黄埔师生建功立业

(上)

蒋介石依靠黄埔军校起家,由他掌控的黄埔校军随之崛起。但是当北伐战争胜利之后,“黄埔军”的实力却在战后缩编的全国陆军中仅占十分之一。由于“蛋糕”分配不均,多方实力派又存在利益冲突,加上蒋介石无法真正掌控全国军政事宜,终于导致了新一轮军阀混战的发生。

 

黄埔学生军

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在经过半年多的激战后,蒋介石终于击败大部分反蒋的新军阀,由此走上权力巅峰。而他亲手培养出来的“黄埔军”以及追随他的黄埔军校师生们也真正开始了飞速发展的道路。在此之前,这些黄埔师生,尤其是早期的师生大多在军中担任师、旅、团长之职。但在中原大战立功之后,他们不仅地位得到提升,指挥的军队也因职务的提升而变得逐渐庞大起来。

他们靠着不断壮大的军队,收拢人才,逐渐成长为中枢首脑或地方大员,其派系色彩也日渐明显。在国民党军队中,有着著名的“陈、胡、汤”三大派系,其中“陈系”(又称土木系)的陈诚和“胡系”(又称黄埔系)的胡宗南便是靠着中原大战开始发迹的。

 

“土木系”的雏形

陈诚,字辞修,浙江青田人,毕业于保定军校第八期炮兵科。陈诚在保定军校毕业后在浙军效力,但并不得志,后得保定同期同学介绍,南下广州,在建国粤军任职,但同样不被重视,直到成为黄埔军校的特别官佐,这才走上仕途的正轨。在军校任职期间,陈诚因严于律己得到蒋介石的注意,这奠定他今后能在中央军发展的基础。

 

陈诚,摄于20世纪20年代,奠定了土木系

北伐战争开始后,陈诚一度当上代理师长,但因资历不深、威望不高,结果因部属反对被迫下台,蒋介石便将陈诚调到总司令部当警卫司令。北伐胜利后,警卫司令部的部队编入由闽军改编而来的第11师,陈诚也随部队进入第11师,当起了副师长。

陈诚是有野心的,早年的不得志,以及在担任代理师长期间被部属轰下台,使他意识到培养拥护自己的部属的重要性。借蒋介石要吞并第11师为中央军的机会,他大肆提拔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将大部分在第11师的黄埔生聚拢到他麾下,逐渐形成一个在第11师中以陈诚这位黄埔老师为主,黄埔学生为辅的小团体。这个小团体便是今后“土木系”的雏形。陈诚正式接任第11师师长后,在部队中再次调整人事,将反对他的黄埔生“举荐”到别的部队任职,使第11师真正成为他能掌控的部队。中原大战给了陈诚一个绝好的机会。

 

捉襟见肘的“黄埔军”必须用对方向

 

中原大战将除了东北、西北(不含陕西)、西南(不含云南)地区外的大部分实力派卷入其中。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作战双方的实力。甲方,以蒋介石为首,韩复榘、陈调元、何成浚、徐源泉、陈济棠为辅,计52个师又9个旅30余万人;乙方,也就是所谓的反蒋联军,以阎锡山为首,冯玉祥、李宗仁、张发奎、石友三、樊钟秀、万选才等为辅,计120多个师又10几个旅60余万人。

中原大战中正在作战的机枪小组,摄于1930年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蒋介石在这次战争中处于劣势。不仅如此,跟着他的52个师中,真正属于蒋介石嫡系部队的“黄埔军”只有7个师。鉴于作战区域大,蒋介石对于嫡系7个师的使用十分谨慎,他心里十分清楚,附庸部队大都只是暂时的利益合作方,真要打起来未必靠得住。因此蒋介石根据实际情况,将所属部队划分为四个作战区域,从北往南依次为津浦线、平汉线、陇海线,以及湘桂,分别由韩复榘、何成浚、刘峙、何键负责。蒋介石准备把他的嫡系精锐有序投入到陇海线,因为他综合各方情报后判断反蒋联军中晋绥军和西北军主力都在向津浦线和平汉线移动,陇海线可以作为己方的突破口。

4月23日,作为反蒋联军的陆海空总司令阎锡山下达总攻令,他命石友三、万选才、孙殿英三部作为先锋,兵分三路分别进攻菏泽、砀山、蒙城。而防守三地的附蒋杂牌军战力薄弱,按照作战计划仅是作为预备队使用,不想反蒋联军抢先发起进攻,这些杂牌军无力抵抗,只得苦苦支撑。既然杂牌军不给力,那自然就给了“黄埔军”的表现机会。蒋介石命刘峙率领第2军团必须于5月10日前完成作战准备。

5月11日,同样身为另一方陆海空总司令的蒋介石也下达了总攻令,其中用于陇海线战场的“黄埔军”计有顾祝同的第2师、陈继承的第3师和陈诚的第11师,这些部队中军官大部分都是黄埔教官和学生,战力较强。战斗打响后,三个师对正在围攻砀山和蒙城的万选才、孙殿英两部发起猛攻,并迅速突破两部防线,迫使万、孙两部退守商丘和亳州。

 

“赏罚得当,治军严明”

刘峙将进攻商丘的任务交给了第11师师长陈诚。陈诚接受任务,迅速出击,只用一天时间就拿下商丘外围的重要据点马牧集,随即乘胜追击占领朱集车站,切断商丘守军与外围友军的联系。与此同时,陈诚派遣谍报人员乘守军混乱之机进入城内大肆散布流言,使城内军心不稳。

中原大战许昌战役中被炸毁的民房,摄于1930年

5月15日,蒋介石亲临马牧集督战,陈诚则在等到徐庭瑶的第1师、冯轶裴的教导第1师和张治中的教导第2师增援后,对商丘发起猛攻。战至18日,第11师所属第64团一个营在团长霍揆彰的亲自率领下成功攻上城头,就此打开缺口。当天下午,第11师攻占商丘,并俘获万选才部师长万殿尊。与此同时,陈诚还策反了位于宁陵的万选才部军长刘茂恩,使陈诚兵不血刃地占领宁陵。蒋介石在接见陈诚时,对陈赞不绝口。

陈诚指挥的第11师因连立战功,被蒋介石指定为先头部队。5月26日,陈诚率部出发,在蒋鼎文的第9师和第2师、教导第1师等部的有利配合下,第11师接连攻占柳河、民权,进迫兰封、杞县,在有将整个陇海线战事结束之势。阎锡山见形势不妙,立即增派自己的嫡系晋绥军5个师在兰封和杞县之间的战略要点棉园镇构筑深沟高垒,充分发挥晋绥军善守的能力,使陈诚等部连攻数日都没有取得进展。5月31日,冯玉祥又从平汉线抽调精锐的3个师,由猛将孙良诚率领驰援陇海线,使战局再次发生变化。

6月3日,防守陈庄的第11师所属第61团突然遭到西北军2个师的夜袭,团长刘天锋未能抵御成功被迫放弃阵地。陈诚闻讯后立即命令所属第63团投入反攻,经1天激战都未能夺回阵地,负责指挥反攻的第31旅旅长李默庵也在作战中身负重伤。事情发生后,陈诚自请处罚,并逮捕失职团长刘天锋送交军法审判。尽管刘天锋是军团长刘峙的侄子,陈诚还是不惜得罪刘峙,提请枪决丢失陈庄的刘天锋。蒋介石知道此事后赞赏陈诚“赏罚得当,治军严明”,对陈愈加信任。

 

胡宗南当了师长

与此同时,第1师第1旅旅长胡宗南面对西北军的进攻时冷静沉着,他率领所属3个团不仅成功守住阵地,还适时发起反击,成功占领车厢集,解友军之围,再战龙门寨,突破孙部防线,继又乘胜追击,连占汤坟、水口、仪封寨数地。

北伐时期胡宗南,摄于20世纪20年代

胡宗南,字寿山,浙江镇海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步兵科。像胡宗南这样的黄埔一期生,是标准的“天子门生”,一毕业就穿上“黄马褂”,在蒋介石的中央军中,地位不是其他军校出身的军官所能比拟的。这不,胡宗南1924年11月军校毕业,不到两年,就从排长一路升至师长,可算是黄埔毕业生中的标杆型人物了。北伐战争胜利后,胡宗南部队被缩编为第1师第一旅,他虽然从师长降为旅长,但想要出头,成为人上人的想法却起来越强烈了。

1930年4月爆发的中原大战使胡宗南在众多黄埔出身的旅长中脱颖而出,为他今后逐渐壮大自成一系埋下了伏笔。胡宗南率部参战是1930年5月11日,那时候他的部队在陇海线上的商丘投入攻势作战,遭到反蒋军万选才部的猛烈抵抗。归德一战大有大打之势,胡宗南也寄望于此战立功。可是胡宗南失望了,由于万选才的部属刘茂恩临阵反正,导致万部防线迅速瓦解。5月21日,万选才被刘茂恩诱捕,部属随即成为中央军的囊中之物。胡宗南没有气馁,他整理所部后又立即带着部队投入到进攻西北军孙良诚部的进攻中。

孙良诚在西北军中以勇猛善战闻名,其部队战斗力在西北军也是数一数二的,胡宗南的这次进攻势必碰上的是硬骨头。在大小麻姑寨的争夺战中,胡宗南手下第3团团长李铁军率部五进五出,战况十分激烈,胡宗南亦亲临前线督战,终于成功占领目标,直打得孙良诚怀疑起人生----“老蒋的黄埔军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厉害了?”战后,师长徐庭瑶因伤离职休养,便由胡宗南代理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