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撒时代(30):壮年前期(21)


恺撒与两个军团第二天清晨便向敌军进发。走了6公里之后,在有小河穿过的山谷中央,罗马军发现敌兵正群聚在河流的对岸。恺撒已经由西塞罗之弟的报告中得知敌人有6万大军。虽然罗马军一个军团的定员是6000名士兵,但恺撒的两个军团人数大幅削减,总计只有7000名土兵。此时的恺撒并不急于与人数10倍于己的敌人对阵,因为探索有利于战斗的地点以及可设营之地是当前要务。

第一天,因为敌人也正等待全体军队的抵达,双方仅有骑兵之间的零星冲突。恺撒同时执行着诱敌战术,比如命令骑兵快速撤回阵营地内,或者士兵在阵营内东逃西窜。总之让敌方感觉到罗马军因为众多敌人临近而军心大乱。

运筹惟幄中的凯撒

涅尔维人与伊布洛斯人共计6万人的大军完全中了恺撒的计。第二天一早,他们连队形也没有组成就大举渡河而来。渡河之后到罗马军阵地的地势是上升的缓坡。渡河之后的高卢人虽组队前进,但没有士兵从罗马军阵地中出来迎战,高卢士兵于是再往前推进。恺撒这边还是没有发出开战的信号,不仅如此,他还命令士兵不要从阵营地的防栅上露脸。

至此,高卢人已经完全瞧不起罗马士兵了。无论是投枪还是射箭进去,阵营地内都毫无反应。高卢人认定对方已经因为过度害怕不敢有任何行动,便靠近了阵营地边上招降。他们大声告诉罗马士兵,如果在三个小时内投降就可饶他们一命。

直到此时恺撒才下令吹响开战的号角,打开阵营地的四个大门。罗马兵从坡上顺势而下冲向敌军。遭受意外突击的敌人立即失去了战斗能力,朝四面八方逃散。 整个场面与其说是战斗,不如说更像在追赶羊群。最后大量的敌兵被杀死,渡河打算逃走的敌人则被包围在外的骑兵与追赶而来的步兵夹击,只好扔下武器投降。罗马方面连一个士兵也没有牺牲。

战斗场面

在森林与沼泽遍布之地深入追击十分危险,再加上敌军已经丧失了大部分兵力,恺撒便不让士兵追击。而这时最优先要做的事,乃是赶往西塞罗之弟的冬营地。罗马军当天就到达了目的地。敌人撤离时留下的攻城武器数量之多和质量之高,令恺撒惊讶不已。不过最令他惊叹的是,列队迎接他的守城士兵,完好无伤的在十人之中找不到一人。

恺撒胜利的消息以令人吃惊的速度传遍了高卢全境。正朝副将拉比埃努斯冬营地行进中的特雷维利人,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便返回了。罗马的同盟者雷米人知道此事,也来到拉比埃努斯的阵营地表达祝贺之意。

在那个冬天,唯一还没有放弃反抗的特雷维利人被副将拉比埃努斯追击,最后以族长茵多提欧马鲁斯自杀身亡收场。高卢东北地方一带,就在罗马军队与高卢士兵互相观望对方动向的状态下度过。然而身处亚眠的恺撒,已在脑中拟好了第二年的战略,那就是罗马军一定得将高卢最其战斗力的诸部族完全镇压收服。

那段时期的罗马

恺撒在公元前54年前半年远征不列颠,后半年则为镇压高卢东北部的叛变而奔走。这一年,首都罗马的形势也并非平静无波。公元前55年,执政官的位子由庞培及克拉苏“二头”占着,罗马的政治形势由“三头政治”主导。而在公元前54年,元老院派推出的一人成功地当选为两名执政官之一。

接着在公元前53年的执政官选举中,元老院派的两名候选人都当选了,“三头”所推出的候选人则全部落选,“三头”因此转为在野党。 与其说反“三头”不如说是反恺撒的元老院派策划使庞培疏远恺撒。 此外,“三头”之一的克拉苏,也正在东方准备与大国帕提亚开战。因此,自公元前54年直到公元前53年的秋天为止,首都罗马的政治形势一直处于“三头”与元老院派互相瞪视的状态之下。

古罗马元老院

行省总督有权在其他行省受到攻击时给予援助,这是属于他负责防卫的范围。但如果要进攻他国则需得到元老院的认可,而恺撒却没有得到元老院的认可,便进攻高卢的中北部,又越过莱茵河,甚至渡过多佛尔海峡远征不列颠等,光是这些事情就令元老院难以忍受。

但恺撒手下的士兵也没有拒绝从军,元老院也不能像卢库鲁斯那时候一样解任恺撒,并且,罗马的一般民众对恺撒的功绩都十分赞赏,如果想将恺撒解职,必定会犯众怒。再加上根据超越元老院的公民大会的决议,恺撒与庞培、克拉苏一样,行省总督的任期是到公元前50年底为止。

因此在法律上,恺撒完全不担心自己会被剥夺权力,这一点恺撒自己比谁都清楚。也正因如此,恺撒才在公元前53年时将战线拉到了离首都罗马最远的高卢东北部。对前一年冬天失去的兵力的补充,恺撒也没有征询元老院的许可。无论罗马的情况如何,高卢战役还是非得进行下去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