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撒时代(35):壮年前期(26)


首都的混乱


得知克拉苏的死讯,首都罗马元老院的关心焦点,不是雪败北之耻,而是在意克拉苏去世之后,“三头政治”将何去何从。虽然大家都知道克拉苏并非有才能而占有“三头”的一头,但是因为有克拉苏,“三头体制”才成立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认为剩下的“二头”今后仍能持续同盟关系的人很少,因为恺撒呈一人独大之势。

元老院派深信唯有元老院主导的寡头政治才能继续守护罗马,克拉苏之死对元老院而言不失为大好时机,因为这是离间庞培与恺撒的契机。庞培也认为“三头政治”中获得利益最多的是恺撒,自己不过是帮他忙罢了。再说,他所迎娶的恺撒女儿尤利娅也死了,两人缘分已尽。

对庞培而言,克拉苏死后,他更没有理由持续这个实力者联盟。但是53岁的庞培,当年一扫海盗的果断不知消失于何处了。他迟迟优柔不决,对元老院派的相邀也是态度不明。然而,他的名声依旧在罗马政界一枝独秀。看准此点的元老院派想拉他加入阵营,而这位实力者的暧昧态度,造成了首都秩序混乱,并且也放纵了院外的暴力介入。

高唱“平民派”之名的克劳狄乌斯一派,与打着“元老院派”之名的米罗一派之争,愈演愈烈。元老院派想收买庞培,而身在高卢的恺撒也希望首都的政情能早日安定,两方的利益暂时达成一致。于是,公元前52年的执政官终于敲定为庞培一人了。

元老院内部发生争斗

因为克劳狄乌斯被米罗一派所杀,混乱的形势暂时得以平息。克劳狄乌斯因主张免费配给小麦救济贫民,而在平民间相当受欢迎,他突如其来的死,引爆了平民们的愤怒。平民在罗马广场集会为克劳狄乌斯举行葬礼,差点演变成为一场暴动。而让平民感到可以接受、元老院派和恺撒也认可的人物,在这个节骨眼上,只有庞培了。

克拉苏的死、克劳狄乌斯的死、庞培就任一人执政官,如果当时有报纸的话,公元前53年至前52年间的罗马,绝对不缺头版新闻。不过恺撒似乎没办法凑上一脚,因为驻守冬营地的军团长,带来了高卢中部有异常情况的消息。在确认庞培就任执政官之后,恺撒总算能向阿尔卑斯山动身了。

高卢战役第七年(前52年,恺撒48岁)


公元前52年的起义,是历史上公认的高卢民族首次反抗罗马的运动。 起义的导火索来自加努特斯人。因无法忘记首领亚克被处极刑的惨状,隆冬时节,他们游说周边各部族族长,让各族长相信亚克的命运就是各部族未来的命运。在加努特斯人的煽动下,惴惴不安的各部族族长纷纷加入起义。

高卢战役第七年形势图

日耳曼人一直是中部高卢人最大的威胁。因为恺撒对日耳曼人的牵制,高卢中部维持着安定局面。但是,日耳曼人的威胁一旦消除,高卢人对生活在罗马霸权下的不满就一一浮现出来。 加努特斯人的根据地, 即现在的奥尔良。在那里,因为恺撒在高卢通常采取一些奖励贸易的政策,因此住着很多来此经商的罗马人。其中也有前来购买小麦补充军用的恺撒的亲信。

加努特斯人对这些罗马人肆意屠杀,他们明知罗马,尤其在恺撒治下,绝不允许此类事情发生,但仍然冒死而行。这件事在高卢口口相传,极短的时间内传遍了整个高卢。这件清晨日出时发生在奥尔良的事件,晚上9点以前,240公里外的奥弗涅人也已知道此事。

韦桑热托里克斯


居住于山岳地带、与罗马南法行省接壤的“长发高卢”中,奥弗涅人力量最为强大,却从未反抗过恺撒。奥弗涅人内部分为亲罗马与反罗马两派,两派争斗中,亲罗马派胜利,处死了反对派的首领。亲罗马派首领的胞弟为当时奥弗涅人的族长,在他领导下,奥弗涅非常安定。

被处死的反罗马派首领有个儿子,名叫韦桑热托里克斯,他也是族长的侄子。得知奥尔良事件后,他认为目前是反罗马最好的时机,于是奔往广场发表演说。亲罗马派一致认为韦桑热托里克斯的行动极度危险,因此将他从奥弗涅的首都格尔戈维放逐。

韦桑热托里克斯虽遭放逐,但仍旧召集亲朋,策划反罗马的行动。他抓住时机,集中人力,发动政变,反而将作为族长的叔父放逐,成为奥弗涅人新一任的族长。他以奥弗涅人族长之名,派遣使者出使高卢各部族,煽动各部族反罗马发动起义。就这样,以加努特斯人为首的反罗马组织纷纷成立。中部高卢没有响应起义的部族,最后只剩下埃杜伊人了。

35岁的韦桑热托里克斯正值壮年,拥有高卢民族少见的强大领导能力,因此很快便被推选为高卢起义军的总司令。他认定高卢民族的团结是此次战役胜利的关键,他亲自制订的措施,显示出他卓越的领导才能。

印有高卢俘虏头像的罗马银币

越过了阿尔卑斯山,即将挥师进入高卢的恺撒,早已对高卢状况了如指掌。 最寻常的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路线,是由特里诺开始向西方的苏萨山谷迈进,越过阿尔卑斯山,然后到达南法行省东边的罗讷河。恺撒并没有下定决心走这条路线。对他而言,经由未参加反抗的塞纳河以北或加龙河以南的阿奎塔尼亚地区,是唯一可以一试的路线。

恺撒以静制动的闲暇之时,韦桑热托里克斯给了他行动的机会。纳入了韦桑热托里克斯指挥的中部高卢人,对罗马的南法行省展开了猛烈攻击。韦桑热托里克斯强攻南法行省,企图使恺撒疲于奔命,延缓与军团会合的时间。这一战略可谓攻其不意,但要知道他的对手是恺撒。

得知敌军向南法行省逼近的恺撒,挥军直指纳博讷,在那里建立起完备的防卫体系,整合行省内各部族的兵力,并将从北意大利带来的军团重新配置,防守和攻势很快无懈可击。恺撒军团如此快速的反应,令受命于韦桑热托里克斯攻击南法行省的鲁库帖利乌斯始料未及。他兵力分散,很快心生退意,放弃了对南法行省的攻击,回到北方的根据地。

眼见敌人退去,恺撒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率领骑兵,翻越积雪的山脉,亲自领军展开反击。奥弗涅人的居民,刚得知西方攻击失败的消息,怎么也不曾料到,敌人会闪电般出现在东方。一路辛苦行军的恺撒骑兵团受令:可在周边城镇尽情杀掠。

凯撒的骑兵分队

原计划攻击中部地区罗马军团的韦桑热托里克斯,突然见到前来求援的奥弗涅特使。韦桑热托里克斯无法对来自母国的哀求无动于衷,他中止了对罗马冬营地的攻击计划,率军南下参与救援。形势逆转,恺撒渐渐掌握了全局。

当时的形势是,韦桑热托里克斯从西边率领大军南下,恺撒从东部率领少数骑兵北上迎敌。对恺撒带领的轻骑兵而言,距离不是问题,他的部队很快进入毕耶恩努。毕耶恩努是罗讷河畔的小镇,南距离里昂30公里,在特里诺去往阿尔卑斯山的要道上,可谓高卢的门户,与特里诺的距离只有300公里。

这个位于南法行省最北端的小镇,恺撒于前年冬天,雇用了400名日耳曼人驻守此处。这里成了恺撒下步行动的起点。与奥弗涅人同为中部高卢强大部族的埃杜伊人,虽然至此都不曾响应韦桑热托里克斯的号令,恺撒却也不敢大意。

从毕耶恩努到罗马两个军团驻扎的林贡斯人地区,埃杜伊人的领地是必经之地。即便埃杜伊人表示了友好,恺撒依旧谨慎,在埃杜伊人的领地不分昼夜地急行军。急行军之后,恺撒终于和驻扎在林贡斯人地区的2个军团会合,很快,他便传令莱茵河西岸特雷维利人的2个军团到桑斯集结。同时,恺撒亲自率领刚刚会合的4个军团,前往6个军团所在地的桑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