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撒时代(6):青年前期(3)

旅居罗得岛的生活也偶尔中断。因为坐小船花几个小时就能到达小亚细亚。当那里发生战争时,恺撒会自组军队匆忙前去应战。苏拉曾平定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梯之乱,在苏拉死后三年,趁着罗马正为塞多留在西班牙的起兵而大伤脑筋时,米特拉达梯伺机而起。一般不安的气氛开始笼罩在小亚细亚一带。

当时恺撒还没有获得罗马政府的认同,因此经过短暂的混乱交战后,他只有先返回罗得岛。公元前74年之后,恺撒就不用再回罗得岛了。因为这一年他的舅舅奥利乌斯·科塔前来小亚细亚就任比提尼亚地方的行省总督。得知舅舅即将到任的消息,恺撒决定离开罗得岛,包括随身的奴隶在内的10位精神抖擞而且毫无畏惧的年轻人,连脑后的头发都没来得及绑好便舍弃“大学”,向北朝小亚细亚西岸的比提尼亚王国前进。

比提尼亚王国在小亚细亚半岛的位置

奥利乌斯·科塔在公元前75年担任执政官任期内,以政治改革专家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因为他作风稳健却又能改革苏拉保守的体制,被视为重新建立刚纳入行省的国家统治体系最适当的人选。但是科塔的不幸在于,在他全身心进行政治改革之前,必须先投入军事行动,因为比提尼亚东侧的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梯,此时开始入侵刚成为罗马行省的比提尼亚。

尽管奥利乌斯·科塔拥有出色的政绩,但他在战场上的成绩截然不同。没多久,他被本都军打败,本是比提尼亚总督的他却落得逃离当地的下场,更糟的是最后他病死在逃亡途中。战争才刚开始即尝败绩的罗马,不得不慎重思考应付米特拉达梯的对策,于是他们决定派遣执政官任期未满的苏拉派大将卢库鲁斯前往平乱。

此时原本因为与总司令官有亲戚关系而成为幕僚的恺撒又顿失依靠,另一方面他也无法再返回罗得岛。然而局势瞬息万变,此时突然从首都传来紧急通知,任命恺撒担任由于奥利乌斯·科塔逝世而空缺出来的祭司一职。

凯撒半身雕塑

罗马祭司阶级的地位,依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大祭司---祭司---家族祭司---占卜师,女祭司则属于另一体系。恺撒曾在13岁那年担任过祭司。 恺撒在舅舅死后递补了他的职位,如此一来,27岁的恺撒成为祭司。 但不管怎么说,除了在祭司阶级内地位的提升外,就任祭司一职对27岁的恺撒来说还具有其他意义。

由于在罗马官场通常起步于30岁,27岁的恺撒虽然说是候选人,但算不上是官职候选人。他符合资格的是军团内的长官---大队长的候选人。大队长手下有6名百人队队长,也就是指挥600名士兵的军中长官,每一军团有10名大队长。于是恺撒当选了大队长这一职务。不管谁想担任军团的总指挥,均需要从大队长的职位做起。

此时虽说恺撒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但他只是15名祭司之一,以及被视为战略单位的两个军团的20位大队长之一。目前他的晋升完全未受到关注,即使已经27岁,尤里乌斯·恺撒晋升的速度也只限于此种程度。

恺撒不但在社会上算不上一鸣惊人,即使在他任职的军事体系中也未受重视。同年爆发“斯巴达克斯之乱”时,具备大队长资格的他并未参战 。由出身于色雷斯的奴隶角斗士---斯巴达克斯领导的大规模奴隶、农奴起义,势如破竹地打败执政官亲自指挥的罗马正规军团,起义演变为威胁首都罗马安全的大叛变。公元前73年爆发的“斯巴达克斯之乱”就这样延续到公元前72年。

美剧斯巴达克斯肖像

另一方面,苏拉的得力干将庞培打破人事惯例前往西班牙参战,这次战役因为塞多留捉摸不定的游击战奏效而未能奏凯,庞培及军团在西班牙动弹不得。为应付再次掀起军事叛乱的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梯,罗马又加派了苏拉麾下第一大将卢库鲁斯前往指挥,致使眼前罗马并无人才足以应付在意大利境内爆发的“斯巴达克斯之乱”。

元老院只好将平乱之事全权交给虽然隶属苏拉派、但军事才能根本不受重视的法务官克拉苏。于是克拉苏率领了8个军团前去镇压斯巴达克斯。8个军团共有80位大队长。总指挥克拉苏当时42岁,是罗马的首富,他也是在此时期开始举债的恺撒的最主要的债权人。克拉苏极欲与庞培一争高下,因此他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成功地平定“斯巴达克斯之乱”

克拉苏

在28至29岁这段时期,恺撒都没有到过前线,而是滞留首都。 罗马市民的生活在公元前71年终于再度恢复平静,6000名叛乱奴隶被钉死在沿着阿皮亚大道并排而立的十字架上,“斯巴达克斯之乱”终于告一段落。西班牙的“塞多留战役”也在耗时7年后终结,总司令官梅特鲁斯·皮乌斯及庞培胜利返回意大利。在卢库鲁斯前去东方之后,罗马军也明显地占上风。

在这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一一解决后,罗马市民便将焦点集中于庞培与克拉苏的势力对抗上。自西班牙胜利归国的庞培35岁,因平定“斯巴达克斯之乱”,首度获得军事胜利而备受瞩目的克拉苏时年43岁,两人皆被视为苏拉的得力干将,但他们的关系十分恶劣。庞培对克拉苏不择手段地敛财感到不屑一顾,而克拉苏则嫉妒年纪轻轻便声名赫赫的庞培。

自西班牙回国后,庞培要求元老院提名他为公元前70年的执政官候选人。虽然凡是具有罗马公民权者在公民大会中均有投票权,执政官的选举也在公民大会中进行,但推举候选人却是元老院的权力。最开始,大部分的元老院议员都一致拒绝庞培的要求,因为如果答应了他成为执政官候选人的要求,就是违反“苏拉改革”。

庞培

年功序列制是指30岁具有财务检察官候选人的资格,当选后任职满一年为31岁,此时就可在元老院占有议席。此后担任元老院议员8年,在39岁时具备法务官候选人的资格,同时也取得指挥两个军团的战略单位---1.5万名士兵的“绝对指挥权”。法务官一职任满一年后,大致皆可成为罗马10个行省中任一行省的总督,处理行省政治及安全防卫一两年后,才能在42岁时具备罗马最高官职---执政官候选人的资格。

庞培生于9月,执政官的任期自1月1日起为时年。换句话说,庞培在公元前70年的前三分之二的时间是一位35岁的执政官,即使不以实岁计算,而是将他的年龄算做36岁,也依然是明显违反法律规定的。而且,庞培自22岁突然受到苏拉征召之后便东征西伐,25岁便破格举行凯旋仪式,他并没有财务检察官的经历。

虽然战绩辉煌的他,并不需要刻意去担任被视为政治生涯起点的财务检察官,但是他已经35岁却连元老院议员的资格也没有取得。未担任法务官的庞培是以前法务官的身份前往西班牙战地,若非如此,他就无法取得指挥两个以上军团必须具备的“绝对指挥权”。因为当时元老院议员虽有600位,却没有任何人的军事才能凌驾于年仅32岁的庞培之上。

这次受到元老院破格任用且不负所托的庞培返国后,不仅资格、年龄不符,而且在本身不具备元老院议员身份的情况下,再度破格要求元老院推举他为执政官候选人。由于庞培并未解散原先率领的军团,他的军事力量带给元老院以无形的压力。苏拉制定的法律----也就是必须在军事任务结束后解散军团----庞培并未遵守,而克拉苏也同样违反了这项规定。

向来水火不相容的庞培与克拉苏,却决定在此刻携手。他们达成一项秘密协定:克拉苏想办法让元老院同意庞培为执政官候选人,而庞培则将支持自己的选票转移给克拉苏。这么一来,公元前71年初冬,两人顺利当选为下年度的执政官。 恺撒在31岁时终于站在“光荣的职务”的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