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撒时代(8):青年后期(2)

罗马人的特性之一是,即使成为了霸主,也不会让本国人民去打理所有的事,其他民族如果有在某方面特别擅长的,便委托给他们处理,因此关于海上的事,他们便交给希腊民族。本来地中海世界的海洋民族是腓尼基人,但腓尼基亡于迦太基后,腓尼基人仅往来于叙利亚与埃及间的海域,成为了地区性的水手。纵横全地中海的仍是希腊民族。

与一般大洋不同,地中海除海域狭小外,风向也不停地改变。因此无论航行技术多么高超,都必须迁就地势,采取沿岸航行的方式。越接近陆地航行,遭遇海盗袭击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大 。 霸权国的义务之一便是保障霸权统治下诸民族的安危。罗马人原为农牧民族,在海上一旦遭遇暴风雨就一筹莫展。但地中海海域为他们霸权统治的区域之一,因此他们必须消灭海盗 。

地中海海盗标志之一

此时,如何对付海盗已成为罗马自身非常迫切的问题。护民官盖比尼乌斯在公元前67年的公民大会中提出了扫荡海盗的作战方案。此方案原始构想恐怕来自庞培。这不仅是一个提案,更是个从大局到局部都完备的实施方案。由于这个方案十分具体,连一般市民都能轻易判断是否可行,所以极具说服力。

护民官盖比尼乌斯所提出的扫荡海盗作战计划如下: 一、在这次作战中投入由12万名重装步兵及5000名骑兵所组成的20个军团。二、投入战船500艘。三、由他任命14名元老院议员为总司令官之下的幕僚。四、总司令官的作战区域除海上外,还要进一步深入海岸内部80公里的陆地范围。五、财政支出144亿塞斯特斯作为此次作战的经费。六、推举庞培为总司令官。七、此次作战的期限定为三年,三年内总司令官对以上各事项均拥有“绝对指挥权”。

海盗的巢穴散布于地中海全境,庞培首先扫荡西地中海海域的海盗。最后,东地中海海域的海盗也在大批进驻的罗马舰队的猛攻下被扫平。攻陷海盗的大本营西里西亚地区后,海盗被一举歼灭。这次的胜利乃是罗马毅然投入全力,以缜密的战术展开快攻所致。扫荡海盗之战耗时89天,在短短的89天内,庞培为霸权国罗马树立了至高无上的权威。

庞培扫荡海盗场景

虽然在三年的期限内庞培都具有“绝对指挥权”,但他只使用了三个月。庞培最终完美地完成任务。假如他忠于元老院体制,应该在得胜返回罗马时就交出“绝对指挥权”。 但39岁的庞培没有这么做。在另一方面,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也不需要他这么做。成功扫荡海盗后的庞培并未返回首都。如果回到罗马,固然能享有凯旋仪式的荣耀,但在凯旋仪式后就必须交出“绝对指挥权”,所以庞培先不回首都而在公民大会中提出了如下的提案。

提案者正是被视为他代言人的护民官盖比尼乌斯。这一次的提案,他甚至未事先请示元老院。 “撤换中东战线的领导人卢库鲁斯,改由庞培担任。庞培可以在必要时延长他现有的“绝对指挥权’期限,委派庞培平定引发中东纷争的祸首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梯。”赞成这项提案者依旧是西塞罗与恺撒。之后,在35个选区皆投赞成票的情况下,通过了将卢库鲁斯解职、让庞培继续掌握大权的法案。元老院陷入孤立和无力当中。

公元前65年的罗马充满了活力与祥和。时年35岁的恺撒也在担任“光荣的职务”,也就是政治生涯中到达第二个阶段,他当选了按察官。 恺撒就职后,没有顾及其他三位同僚的想法,而是进行了各项大手笔的工程。他首先开始对公元前312年修筑的阿皮亚大道进行大规模的整修工程,这条在罗马的地位日益重要的大道有“罗马街道女王”之称。

古罗马第一条大道-阿皮亚大道

另一方面,恺撒也没有忘记举办角斗比赛以争取民众的支持。他雇用320组共640位角斗士,让他们在右手臂戴上在阳光下闪耀动人的纯银铠甲。他热衷于举办角斗比赛,因为他自己的确也乐在其中,元老院的长老们虽然对此颇有微词,民众却乐此不疲。不过,在恺撒担任按察官一年期间,他个人的负债已近天文数字。虽然如此,他却毫不在乎,完全不顾虑巨额的借款会拖垮自己。

利用修建道路、大手笔举办角斗比赛所累积的民众支持,恺撒在原址重建了16年前遭苏拉毁坏的马略胜利纪念碑。按察官的职责包括修复古建筑物及纪念碑,但重建仍为国家公敌的马略胜利纪念碑,已变成具有政治意味的行为。元老院对此感到不满,但也仅止于此,因为元老院无法在久违的平民英雄纪念碑前落泪的民众面前,再次毁坏这座纪念碑。

即便不是亚历山大大帝、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和庞培这类早熟的天才型人物,男人如果到30岁还未起步便很难成就一番事业。对传记作者来说,40岁才崛起的恺撒的确有点让人难以下笔。自主角“崛起”时开始记载,从撰写通史的立场来看固然没有不妥之处,但传记必须将人物更真实地呈现,因此“真正开始起步”的时期也是不容忽视的必经过程。对恺撒而言,这个时期始于公元前63年,37岁起他才“真正起步”。

早期的凯撒

大祭司梅特鲁斯·皮乌斯于公元前63年去世。 37岁的恺撒决定角逐大祭司一职,但大祭司这个光荣的职务唯有功勋卓著者才能担任。恺撒的竞争对手均非等闲之辈,其中一位为塞尔维乌斯·伊扫里库斯,曾于公元前79年担任执政官,享有凯旋仪式的荣誉;另一位为鲁塔提乌斯·卡图鲁斯,曾于公元前78年担任执政官,为元老院中堪称“院内总管”的“第一人选”。这两人的年龄均在60岁上下,除此之外,37岁的恺撒尚有其他居于劣势之处。

根据“苏拉改革”,公元前82年后大祭司一职改由诸位祭司以“商谈”的方式决定。苏拉一向对扩张元老院阶级的权力及权威不遗余力,担任祭司者多半出身元老院阶级,大祭司如果由诸位祭司以商谈的方式决定,实际上是为了由元老院阶级独占这个职位。根据罗马法律的规定,自公元前367年制定《李锡尼法》后,平民才得以角逐大祭司一职。

贯彻“苏拉改革”就像10年前恺撒也是在经由众祭司商量后才能担任祭司一样显然不利于恺撒。相对于另两位候选人过去的辉煌事迹,他的经历只限于财务检察官及按察官,此时,年轻反而成为不利的因素。

在担任按察官的两年里,他虽然以大手笔举办角斗比赛而赢得民众的支持,但他并不如两位竞争对手般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恺撒开始进行竞选活动。 选举当天,当穿上候选人的纯白托加后,恺撒在门口对送他出门的母亲奥雷利娅说:“假如我没有当选大祭司,就请您不用再等我回家。”

身着纯白托加的男子雕像大理石

恺撒并不是打算一旦落选就自杀。他大胆地与两位重量级的人物共同角逐这个罗马最高荣誉的职务,如果落选就无法在首都立足,势必得远赴国外暂避风头,他是希望母亲有这种心理准备。但幸运之神十分眷顾这位大胆的赌徒,那一夜,恺撒以大祭司的身份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