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流派,中国烹饪讲究师承,所谓名师出高徒。侯益伟,20岁,在上海一家西餐厅实习,今天是他回南京探亲的日子,父亲侯庆新在一家酒店做主厨,他希望儿子学习西餐的同时,能够继承自己的中餐手艺,可是小侯认为刀工训练过于枯燥,父子两常常意见不合,尽管老侯内心很以儿子为骄傲,但他还是想通过一道菜,让小侯领略中餐刀工的天外有天。
炖生敲
长江流域有一种河鲜,烹饪形式多样,但在南京地区,有一种烹饪形式几近失传,这正是侯庆新想教给儿子的。
炖生敲,流传百年的南京名菜。黄鳝去骨,将刀反握,在黄鳝背部反复多次交叉敲击,使黄鳝内侧肌肉松散起茸。锋利并不是刀的全部真意,刀背给予沉稳有力的敲击。之后,将经过物理致嫩的鳝段,过热油,泛花后迅速捞起,再把五花肉煽香,加高汤调味。酥松的鳝肉,可以更好地吸收油脂和汤底,转入砂锅,小火慢炖,脆爽的鳝肉仿佛脱胎换骨一般,皮白油润,口感酥烂,汤汁饱满。
侯庆新希望儿子能够理解自己的用心。
清酱肉
在中国,比起子承父业,厨艺传承更多地以师徒的形式延续,在师傅的厨房中,徒弟们开枝散叶,形成一个职业网络。从某种意义上说,师傅是徒弟的领路人。
冬至,气温骤降,57岁的甄建军,辞去了北京城里的工作,带着徒弟远离闹市,寻得郊区一个僻静之地,潜心研究一种罕见的传统食物。甄建军要做的叫“清酱肉”,它与广东腊肉和金华火腿并称为中国传统三大名肉。这种北京地区曾经流行的腌肉,有三百多年历史,但在今天的餐桌上,已经很少见。
据书籍记载,五花肉需要连续7天反复腌制,再放入酱缸中腌制8天,取出后不要进行晾晒,文才制成。上盐的比例、揉搓的时机、储存的条件,重重关隘当前,甄建军需要高人指点。
相隔五十公里的北京城东,退休多年的王希富,是研究古代生活方式的专家,甄建军十五年前拜王希富为师,那时他已经是很有经验的大厨。按照师傅的交代,甄建军用水稀释黄酱,之后再将黄酱过细筛。酱汁中的颗粒体积越小,风味物质越容易渗透进猪肉里。经过连续八天的酱制之后,腌肉还要在通风的室内挂晾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