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入秦降秦,李斯妒嫉杀之
韩王安向秦国割让土地,并献出国王的大印,请求作为秦国的附庸,派遣韩非为使节到秦国拜见、问安。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之一,精通刑名法术学说。他看到韩国国力日益削弱,多次写信给韩王求取录用,但总是得不到韩王的任用。
于是,韩非深恶韩王治国不致力于访求人才,选任贤能,反而推崇虚浮、淫乱无能的蠹虫之辈,把他们安置在与实际功劳不相称的高位上;国势宽松时骄纵宠爱那些徒有虚名的学者,国势紧急时就征用那些披甲戴盔的武士;平日培养的人不足为用,今日所用之人又非平日所养。为廉洁正直的人遭受奸邪不正的权臣排斥而悲伤忧愤。
他考察了以往的得失变化,撰写了《孤愤》《五蠹》《内储》《外储》《说林》《说难》等五十六篇文章,十多万字。秦王政听说韩非是个德才兼备的人,便想约见他。韩非正好作为韩国的使者来到秦国,就趁机写信呈给秦王政,劝说道:“现今秦国的疆域方圆数千里,军队号称百万,号令严明,赏罚公平,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比得上。
而我鲁莽地冒死渴求见您一面,是想说一说破坏各国合纵联盟的计略。您如果真能听从我的主张,那么,您如果不能一举拆散天下的合纵联盟,占领赵国,灭亡韩国,使楚国、魏国臣服,齐国、燕国归顺,不能令秦国确立霸主威名,使四周邻国的国君前来朝拜,就请您把我杀了在全国示众,以此告诫那些为君王出谋划策而不忠诚的人。”
秦王政读后,心中颇为喜悦,但一时还没有任用他。李斯很忌妒韩非,便对秦王政说:“韩非是韩国的一个公子。如今您想吞并各国,韩非最终还是要为韩国利益着想,不会为秦国尽心效力的,这也是人之常情。现在您不用他,而让他在秦国长期逗留后再放他回去,这等于是自留后患啊!还不如依法将他除掉算了。”
秦王政认为李斯说得有理,便把韩非交给司法官吏治罪。李斯又派人送毒药给韩非,让他及早自杀。韩非试图亲自向秦王政陈述冤情,但却无法见到秦王。不久,秦王政有些后悔,就派人去赦免韩非,可是韩非已经死了。
扬雄《法言》说:“有人问:“韩非著《说难》篇议论游说之难,而他自己最终竟又死于说难,那么,我冒昧地请问,是什么原因使他的行动与言论相违背呢?’回答是:‘游说之难大概就是他致死的原因啊!’那人问:‘这是为什么?’答道:‘君子依照礼制行动,按照道义停止,所鼓吹的学说合乎礼义就前进,不合乎礼义就后退。如此根本不用去担心自己的主张是否符合别人的意志。去劝说别人而又顾虑自己的说辞不合别人的心意,那么,各种手段也就无所不用了。’
有人问:‘韩非正是担忧自己的主张与对方的意志不相吻合,不是吗?’答道:‘游说他人却不遵照礼义准则,这是值得忧虑的。如果遵循了礼义准则,只是主张与他人的心意不合,便不必担忧了。
臣司马光说:“我听说,君子由亲近自己的亲人而至亲近别人的亲人,由热爱自己的国家而至热爱别人的国家,因此才能功勋卓著,名声美好,从而享有百福。如今韩非为秦国出谋献策,首先就是要以灭亡他的祖国来证实他的主张,犯下此类罪过,本来就是死有余辜的,哪里还值得怜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