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歇论
黄歇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聪明绝顶,少有人能够企及,宋代诗人苏轼评论他“宏才伟略,大度深思,三千珠履,百万雄师,名列四杰,声振华夏”;而说他愚笨,大概是他连自己的命运都没有能力掌握,徒死他人之手。从司马光在本卷中记载的黄歇身上,可以感悟到以下四点。
首先,黄歇心存杂念,妄想固位,而让他人有空可钻。黄歇对于楚国,可以说是立下大功,以身涉险,让太子熊完逃离秦国,得以继位。而熊完即位后,就让黄歇担任国相,掌控楚国权柄二十五年,一直宠幸有加,使得相权赫赫。但问题就出在这里,熊完没能生下儿子,一旦谢世,将来王位落入他人之手,黄歇将如何自处?这确实是让黄歇担心不已的事情。
黄歇正因为有“心病”,被奸人李园钻了空子,殊不知这是犯了滔天大错啊!对于李园的诡计,黄歇言听计从,成了李园手中的一颗棋子而不自知,一步步走向绝路。一旦心中有了私念,就无法摆脱邪恶之人设下的圈套,结果把自己套在里面了。秦朝的李斯不就是这样吗?赵高的“你与蒙恬相比,在扶苏心目中的位置如何”的一句设问,就把他打倒了。
的确,李斯在扶苏心目中不如蒙恬,但是,他没有看到扶苏是一个正人君子。结果,李斯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葬送了秦朝,也葬送了自己。而这杯苦酒,是李斯自己一手酿成的啊!黄歇也是如此,可他比李斯死得痛快,一刀下去,就鸣呼哀哉,来不及思考,来不及悔恨。当然,黄歇如果悔恨,也是无济于事了!这是“私念”二字害了他啊!
其次,有个成语叫作“人面兽心”,“人面”可以感觉,而“兽心”却难以捉摸。李园善于伪装,善于估摸人心,因而得以诡计成功。黄歇生于战国时期,当时的豢养宾客之风非常盛行,而黄歇的宾客情结则非常重,门下有食客三千。李园就是装成他的宾客,实现了自己的邪恶计划。黄歇好客,总以为宾客是在为他着想,为他谋划。李园正是利用了黄歇的这种潜意识,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后来,宾客朱英识破了李园的这套鬼把戏,劝说黄歇,而黄歇根本不相信,总觉得李园弱得像个奴才似的,怎么可能做出这种毒恶的事情来呢?其实,这就是李园的成功之处,他在黄歇身上施展了诡计,成功地骗过了黄歇。当然,这诡计并不是十分高明,只是他伪装得比较巧妙,利用了黄歇重义,才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如果李园显得非常强悍,又耀武扬威,那他一定不能成功。
看来,伪装是实现阴谋诡计的最好道具。西汉末年的王莽,能够篡夺汉朝权柄,其实靠的也是伪装,“王莽谦恭未篡时”。王莽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实际上却是沽名钓誉。不过,这些人虽然得势一时,终究还是没有好下场。王莽如此,李园也是如此。后来,熊完的弟弟听说熊完的儿子不是亲生的,便毫不犹豫地杀掉了时为太后的李园妹妹,又尽灭李园之家,总算为黄歇出了一口恶气。
再次,宾客朱英早知黄歇会有无妄之灾,但却未能救得了黄歇,徒有应对之举。所谓“当事者昏,旁观者清”,长期为黄歇宾客的朱英,倒是看出李园的诡计,他曾提醒黄歇说:“李园不是领兵大将,却在暗中豢养刺客,这事已经很久了。楚王死后,李园必定入宫,据本奏议,假传君王命令杀死您灭口。”这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可黄歇被李园的假象蒙蔽,总觉得李园不会如此行事。
而朱英也想出了对策,就是请黄歇将他安插在王宫当差,在楚王死后,李园入宫,就杀死李园,一了百了。应当说,朱英所说还是有道理的,这叫作“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真的有了“万一”,那就是万劫不复。但黄歇太相信李园了,未能听进朱英所言,朱英只好逃出避祸。黄歇的做法太过粗疏,没有做好防备,而让李园奸计得逞。
而朱英,作为黄歇的宾客,得到黄歇的厚待,一次建言没有被采纳,难道就可以弃之不顾而逃之夭夭、明哲保身吗?这难道是作为宾客应尽的责任吗?唐代诗人杜牧评说:“烈士思酬国士恩,春申谁与快冤魂?三千宾客总珠履,欲使何人杀李园?”朱英面对黄歇的死难,难道不应该感到羞愧吗?
最后,应对黄歇豢养宾客做出如何评价?纵观战国四公子,有不少宾客还是起了作用的,如信陵君魏无忌的侯贏、朱亥,平原君赵胜的毛遂,孟尝君田文的冯谖,以及鸡鸣狗盗之徒。而春申君黄歇呢?“珠履三千”,也就是这个朱英,他虽然明智建言,但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看来,黄歇豢养的宾客是徒有形式,不用宾客的才能与智慧,最后自己死于无妄,这实在是对徒有虚名的养士三千莫大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