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国相范雎激流勇退,蔡泽取而代之

---

秦国河东郡郡守王稽因犯通敌罪,被判斩刑,弃于街市。应侯范雎为此闷闷不乐。秦昭襄王在坐朝听政时唉声叹气,范雎询问其缘故。秦昭襄王说:“现在武安君白起已死,郑安平、王稽等又都背叛了,国家内无良将,外有诸多敌国,我因此而忧虑!”范雎很恐惧,但想不出用什么办法来解决。

燕国人蔡泽听说这件事情,便向西进入秦国,先让人向范雎扬言说:“蔡泽是天下能言善辩的名士,他一见到秦王,必然会使您为难,进而能够夺取您的位置。”范雎很生气,派人召蔡泽来见。蔡泽进见时,态度傲慢不敬。范雎大为不快,因此斥责蔡泽说:“你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的相国,那就让我听听你的见解吧。”

蔡泽说:“哎呀,您见事怎么这么迟钝啊!四个季节按春生、夏长、秋实、冬藏的次序,各自完成它的使命而轮回下去。您难道没有看到秦国商鞅、楚国吴起、越国文种的下场吗?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范雎故意反驳说:“这有什么不可以的!这三个人的表现是节义的准则,忠贞的典范啊!君子可以杀身成名,并且死而无憾。”

蔡泽说:“人们要建功立业,怎么会不期望着功成名就、全身而退呢?生命与功名都能保全,才是众人的愿望;功名可以为后人景仰效法而生命却已失去的,就次一等了;声名蒙受耻辱而自身得以苟全的,便是最下一等的了。商鞅、吴起、文种,他们作为臣子,竭尽全力忠于君王而取得了功名,这是可以为人仰慕的。

但是,闳夭、周公不也是既忠心耿耿又道德高尚、智慧过人吗?从君臣关系上说,那三人虽然令人仰慕,可又哪里比得上闳夭、周公啊?“范雎说:“是啊。”蔡泽说:“如此说来,您的国君在顾念旧情、不背弃有功之臣这点上能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哪一个相比呢?”范雎说:“我不知道能不能相比。”蔡泽说:“那么,您与商鞅等三人相比,谁的功劳更大呢?”范雎说:“我不如他们。“

蔡泽说:“这样的话,如果您还不引退,将遇到的灾祸恐怕要比那三位更严重了。俗话说:‘太阳升到中天就要偏斜而西,月亮圆满了就会渐见亏缺。’进退伸缩,随时势的变化进行调整以求适应,这是圣人的法则。现在您的仇也报了,恩也报了,心愿完全得到满足了,却还不做功成身退的打算,我私下里为您担忧!”

范雎于是将蔡泽奉为上宾,并把他推荐给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召见蔡泽,与他交谈,十分喜爱他,便授予他客卿的职位。范雎随即以生病为借口,辞去了相国之职。秦昭襄王一开始就赞赏蔡泽的计策,便任命他为相国。但蔡泽任相国几个月后,就被免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