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自杀,济北王免罪

---

郦将军的军队到达赵国,赵王刘遂领兵从边界返回都城邯郸,据城自守。郦寄发动进攻,连续用兵七个月,没有攻破邯郸城。匈奴得知吴军和楚军失败,也不肯进入边境援救赵王。栾布平定齐国率军返回,与郦将军的军队会合,引河水淹灌邯郸,城墙毁坏,赵王刘遂自杀。

济北王刘志也准备自杀,以求侥幸保全他的妻子儿女。齐国人公孙獲对济北王说:“我请求尝试为大王去劝说梁王,通过他向皇上解释。如果我的劝说不被采纳,大王再死也不晚。”公孙獲就去求见梁王,说:“济北国的封地,东边邻近强大的齐国,南面连接着吴国和越国,北面受到燕国和赵国的威胁。

这是一个四面受敌、随时有可能被人瓜分的国家,济北王的权谋不足以自守封地,实力不足以防御外敌入侵,又没有什么神灵可用来抵御灾难,虽然他曾失言答应与吴国联合行动,却并不是出于他的本意,只不过是为形势所迫。

假如当初济北王表露出忠于朝廷的真心,显示出不顺从吴王的痕迹,那么,吴国一定会先放过齐国,攻占济北国,招诱燕国、赵国而统领它们。这样,崤山以东的诸侯联盟就会形成,并可连成完整的一片。

现在吴王会合七国的军队,驱使没有受过训练的徒众,向西进军与天子争夺天下,而只有济北一国固守臣节不归降吴王,使吴国丧失盟友而孤立无援,只能艰难地单独进军,结果土崩瓦解,一蹶不振,追寻其原因,未必不是济北国坚守不降所做出的贡献。微不足道的济北国,与几国叛军相抗衡,这就如同弱小的羊羔牛犊与凶猛的虎狼搏斗一样。

济北王恪尽职守,不肯屈服,可称得上是忠心耿耿了。济北王有这样的功业道义,竟然还要受到朝廷的怀疑,整天缩肩低头,手足无措,使他产生了后悔当初没有与吴王联合行动的念头,这对国家是不利的。我害怕那些恪尽职守的封国诸侯,都由此而产生疑虑!我私下估计:在当今能够经过西方的山险,直入长乐宫和未央宫,在太后和皇上面前勇于据理力争的,只有大王您一个人。

这样,上有保全面临亡国厄运的济北国的功德,下有安定民众的名誉,您的功德及于骨髓,您的恩惠世代相传,希望大王认真考虑这件事情!”梁孝王听了很高兴,派人急速进京向朝廷奏报。因此,济北王得以不坐罪,被改封到蓄川国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