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成为七国之乱的替罪羊

---

当初,汉文帝临终时,告诉太子刘启说:“假如国家有危难,周亚夫足以胜任军队统帅的重任。”等到七国叛乱的文书到达朝廷,汉景帝刘启就任命中尉周亚夫为太尉,统率三十六位将军及其部队,前去迎击吴、楚叛军;派遣曲周侯郦寄攻打赵国;派遣将军栾布攻打齐境叛军;汉景帝又召回窦婴,任命他为大将军,让他率军驻守荥阳,监督用兵于齐国和赵国境内的汉军。

当初,晁错所修改的法令有三十章,诸侯王纷纷议论,表示反对。晁错的父亲得知消息,从颍川赶来京师,对晁错说;“皇上刚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事,侵夺削弱诸侯,疏离人家的骨肉,舆论都怨恨你,你为什么这样做呢?”

晁错说:“本当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天子不尊贵,宗庙不安宁。”他的父亲说:“这样做,刘氏的天下安宁了,但晁氏却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他的父亲就服毒自杀,临死前说:“我不忍心见到大祸降临到我的身上!”此后过了十多天,吴、楚等七国就以诛除晁错为名,一同举兵叛乱。

汉景帝与御史大夫晁错商谈出军平叛的事情,晁错想让汉景帝统兵亲征,而他自己留守长安。晁错又建议:“徐县、僮县附近一带,吴国没有攻占的地方,可以送给吴国,争取他们退兵。”晁错一直与吴相袁盎不友善,有晁错在某处就座,袁盎总是避开;袁盎出现在何处,晁错也总是避开,两人从没在同一个室内说过话。

等到晁错升任御史大夫,派官员审查袁盎接受吴王财物贿赂的事情,处以相当的刑罚,确定袁盎有罪。汉景帝下诏赦免袁盎,把他降为平民。吴楚叛乱发生后,晁错对御史丞、侍御史说:“袁盎接受了吴王的许多金钱,专门为吴王掩饰,说他不会叛乱。现在,吴王果然反叛了,我想奏请皇上严惩袁盎,他肯定知道吴王的密谋。”

御史丞、侍御史说:“如果在吴国叛乱前,治袁盎的罪,可能会中止叛乱密谋;现在叛军大举向西进攻,审查袁盎,能有什么作用?况且,袁盎不会参与密谋。”晁错犹豫不决。有人把御史大夫晁错的打算告知了袁盎,袁盎很害怕,连夜去见窦婴,对他说明吴王叛乱的原因,希望能面见汉景帝刘启,亲口说明原委。

窦婴入宫奏报汉景帝,汉景帝就召见袁盎。袁盎入官晋见,汉景帝正与晁错在调度军粮。汉景帝问袁盎:“现在吴、楚叛乱,你觉得局势会怎样?”袁盎回答说:“不值得担忧!”汉景帝说:“吴王利用矿山就地铸钱,煮海水为盐,招诱天下豪杰,到年老发白时举兵叛乱,如果他没有计出万全的把握,难道会起事吗?为什么说他不能有所作为呢?”

袁盎回答说:“吴王确实有采铜铸币、煮海水为盐的财利,但哪有什么豪杰被他招诱去了呢?假如吴王真的招到了豪杰,豪杰也会辅佐他按仁义行事,也就不会叛乱了。吴王所招诱的,都是些无赖子弟、没有户籍的流民、私铸钱币的坏人,所以才能相互勾结而乱”晃错说:“袁盎分析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