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被冤杀,七国仍未退兵

---

汉景帝问道:“应采取什么妙计?”袁说:“请皇上让左右回避。”汉景帝让人退出,唯独还有晁错在场。袁盎说:“我要说的话,任何臣子都不应听到。”汉景帝就让晁错回避。晁错迈着小而快的步伐,退避到东边的厢房中,对袁盎极为恼恨。

汉景帝于是就询问袁盎的退敌之策,袁盎回答说:“吴王和楚王互相通信,说高皇帝分封子弟为王,各自有封地,现在贼臣晃错擅自贬谪诸侯,削夺他们的封地,因此他们才造反,准备向西进军,共同诛杀晁错,恢复原有的封地才罢休。

现在的对策,只有杀掉晁错,派出使臣宣布赦免吴、楚七国,恢复他们原有的封地,那么,七国的军队可以不经过战争就都会走了。”于是,汉景帝沉默了很长时间,说:“不这样做,还真没别的办法啊!我不会为了爱惜他一个人而得罪天下的人!”袁盎说:“我的计策放是这样,请皇上认真考虑!”汉景帝就任命袁盎为太常,秘密收拾行装,做出使吴国的准备。

过了十多天,汉景帝刘启授意丞相陶青、中尉申屠嘉、廷尉张欧上疏弹劾晁错:“辜负皇上的恩德和信任,要使皇上与群臣、民众疏远,又想把城邑送给吴国,毫无臣子的礼节,犯下了大逆不道之罪。晁错应判处腰斩,他的父母、妻子、兄弟不论老少全部公开处死。”汉景帝批复说:“同意所拟判决。”

晁错对此却一无所知。二十九日,汉景帝派中尉召晁错,欺骗他说坐着车子巡察市中。于是,晁错穿着上朝的官服在东市被腰斩。汉景帝就派袁盎与吴王的侄子、宗正德侯刘通为使臣,出使吴国。

谒者仆射邓公正担任校尉,向汉景帝上书分析战争情况,在晋见汉景帝时汉景帝问道:“你从军中而来,听到晁错被杀,吴国和楚国撤兵了没有?”邓公说:“吴王准备叛乱已有几十年了,他是因朝廷削夺了他的封地发怒,杀晁错只是他的借口,他的本意不在晁错啊!再说,朝廷杀掉晁错,我担心天下的士大夫都不敢再向朝廷进忠言了!”

汉景帝问:“为什么?”邓公说:“晁错忧虑诸侯王国势力过于强大,朝廷不能制服,所以请求削减王国封地,从而尊崇朝廷,这本来是造福万世的好事。计划刚刚实行,他本人就突然被杀了。这样做,对内堵塞了忠臣的口,对外替诸侯王报了仇,我私下认为皇上不应该如此!”于是,汉景帝深深地感叹说:“您说得对,我也很后悔杀了晁错!”

袁盎、刘通到达吴国,吴军和楚军已开始进攻梁国的壁垒了。宗正刘通因是同姓亲属,先入内会见吴王刘濞,告知吴王,让他跪拜接受皇帝诏书。吴王听说袁盎来了,估计到他要劝说自己撤兵,就笑着回答说:“我已经做了东方的皇帝了,还向谁跪拜呢?”吴王不肯与袁盎见面,把他扣留在军营中,准备强迫他担任吴军的将领。袁盎不答应,吴王派人把他关押起来,准备杀掉他。袁盎寻机逃脱回来,向汉景帝汇报出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