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弘担任丞相而封侯

---

冬季,十一月初五,汉武帝免除薛泽职务,任命公孙弘为丞相,封为平津侯。担任丞相而封侯,就是从公孙弘开始的。

当时,汉武帝正在大规模建功立业,于是,公孙弘开辟相府东门作为延揽人才的场所,与他们共同探讨国家大事。每当上朝奏事,便将于国家有益的见解奏闻朝廷,汉武帝也常常命身边的文学之臣与公孙弘进行辩论。

公孙弘曾经上奏说:“十个强盗拉满了弓,能使上百名官吏不敢向前。请下令禁止民众携带弓箭以利于地方治安。”汉武帝将这个建议交朝臣讨论。侍中吾丘寿王表示反对,说道:“我听说,古代人制造出五种兵器,并不是为了相互攻杀,而是用来制止暴力、诛讨邪恶。秦朝兼并天下,销毁兵甲,折断刀锋,后来,民众用农具、棍棒等相互攻击,犯法的人日益增多,盗贼防不胜防,终因大乱而亡。

因此,圣明的帝王对民众以教育感化为主,而减少防范和禁令,知道那是靠不住的。《礼记》上说:‘男孩诞生,用桑木制成的弓、蓬草秆制成的箭射击天地四方。’以表明男子事业所在。大射之礼,上自天子,下到民众,都要遵守,这是夏、商、周三代的传统。我听说,圣明的帝王用射礼教化百姓,没听说过禁止携带弓箭的。

况且,禁止使用弓箭的目的,是防止盗贼用弓箭攻杀和劫掠。攻杀、劫掠是死罪却不能禁绝,说明那些大奸大恶之徒对重刑并不退避。我恐怕坏人持弓箭害人而地方官吏不能禁止,民众却会因用弓箭自卫而触犯法律,这是助长坏人气焰而剥夺民众的自救手段。我认为这是很不妥当的。”奏章呈递上去,汉武帝以此诘问公孙弘,公孙弘无言答对。

公孙弘生性好猜忌,外表宽厚而内里心机很深。凡是曾经与他不合的人,不论关系远近,虽然公孙弘表面上装作友善,后来终究要予以报复。董仲舒为人清廉正直,认为公孙弘阿谀奉承,引起公孙弘的嫉恨。

胶西王刘端骄横放纵,多次违犯法令,杀伤国中二千石官多人。于是,公孙弘推荐董仲舒为胶西国相,董仲舒因病而得免。汲黯经常诋毁儒生,当面触犯公孙弘,公孙弘想找借口将其杀死,便向汉武帝刘彻建议:“右内史管辖的范围内居住着很多显贵的大臣、皇室子弟,难于治理,不是平素有威望的大臣不能胜任,请让汲黯改任右内史。”汉武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夏季,六月,汉武帝颁布命令说:“据说,对民众应以礼引导,用乐教化。现在礼已败坏,乐已丧失,我非常忧虑。命令负责礼教的官员劝导百姓学习,振兴礼教,为天下要务!”于是,丞相公孙弘等上奏说:“请为博士官设置弟子五十人,免除他们的赋税、徭役,排列品学的高低,分别派充郎中、文学、掌故等官。

如有异常优秀者,则提名推荐;对那些不学无术的庸才,则予以罢免。再者,凡低级官员中有一种以上专长的,请全部选拔出来,以补充重要的岗位。”汉武帝采纳了公孙弘的建议,从此,公卿、大夫、士以及一般官吏,有学问的人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