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议封禅之事
---
当初,司马相如病重将死,临终时留下遗书,称颂汉武帝的功德,并谈及祥瑞之事,劝汉武帝到泰山封禅,祭祀天地。汉武帝深受感动,适逢获得宝鼎,他便与公卿大臣和儒生们商议封禅之事。天子封禅泰山,自古以来是极为少见的事,又久未兴行,没有人懂得它的礼仪。
方士们认为:“封禅的意义就是不死。黄帝以前的君王,封禅都招来怪物,以与神灵相通,而秦始皇就未能在泰山顶上祭天。皇上如果一定要登泰山,就应缓缓前进,如无风雨,就可以登上泰山山顶举行祭天大典了。”于是,汉武帝命儒生们采用《尚书》《周官》《王制》等书的记载,草拟封禅的礼仪。但数年之后,还未拟出。
汉武帝询问左内史兒宽的意见,兒宽说:“在泰山祭天,在梁父山祭地,显扬祖先的姓氏,考求上天的瑞应,是帝王的盛典,但献礼的仪式,经书中却无记载。我认为,封禅典礼的完成,意味着同天地神灵的联系,只有圣明的君王才能制定适当的礼仪,而非臣下所能拟就。
如今将要举行大典,已经拖了数年时间使群臣人人各自尽了全力,却始终未能拟出。只有天子才能掌握中正平和的最高原则,综合条理各种头绪,发出金玉般的声音,以顺利促成这一天下最大的庆典,作为万世遵奉的法则。”
于是,汉武帝自定礼仪,多采用儒家学说加以修饰;又制作封禅用的祭器,拿给儒生们观看,有的儒生说:“与古代的不一样。”于是汉武帝将儒生一律罢斥不用。又按着古代的做法,首先振奋军威,显示太平,然后举行封禅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