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顺其人
子顺这个人,是孔子的第六代孙。当初,魏安釐王听说子顺贤明,便派使者带上黄金和礼物,聘请子顺为魏相。子顺对使者说:“假如魏王能采用我的治国方略,一定可以实现国家的治理,即使吃蔬菜喝白水,我都会竭尽全力的。如果只是想利用我这个人,给我很高的俸禄,那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罢了,魏王怎会缺少一个普通人呢!”
使者坚决请求,子顺于是前往魏国;魏安釐王到郊外来迎接子顺,任用他为魏相。子顺撤换了那些受到魏安釐王亲近宠信的官僚,而任用贤能的官员,剥夺无所事事的官员的俸禄来赏赐给有功的官员。那些失去了职务和俸禄的人都不高兴,于是制造毁谤的言论。
方咨把这些谤言报告给子顺。子顺说:“一般民众,不可与他们谋划开创事业不是一天两天了!古代实施善政的人,他们开始施政时没有不受毁谤的。子产任郑国的相,三年后毁谤才停止;我的先君孔子任鲁国相,三个月以后毁谤才停止。现今我治理国政一天天见成效,虽说还赶不上贤明的人,但是岂能去理会毁谤!”
方咨说:“我不知道先君孔子受到的毁谤是什么。”子顺说:“先君孔子开始为鲁相,有人讽刺说:”穿小鹿皮裘便衣换穿朝服的那个大夫,抛弃他也无妨。任鲁相三个月,政治教化已见成效,人们又传诵说:“穿裘皮衣戴礼帽的那个大夫,实在合我意;那个穿皮裘载礼帽的大夫,无私地施惠给我。‘”
文咨听后高兴地说:“如今才知道先生与圣贤没有什么不同啊。”子顺任魏国相共九个月,向魏安釐王提出的治国大汁都得不到采用,于是叹气说:“说的话得不到采用,这是我说得不恰当。说的话不合主上的心意,却做主上的官,享受主上的俸禄,这是空占位子白吃饭,我的罪过实在太重了!”
所以回到家里以生病为由辞去相位。有人对子顺说:“魏王不信任你,你怎么不到别处去呢?”子顺回答说:“出走又能去哪里呢?崤山以东各国都将被秦国吞并;秦国政治不仁不义,施行仁义的人是不会去的。”子顺便闲居在家。
新垣固请教子顺说:“贤人居位任职的地方,一定兴教化,政治清明。现今你担任魏国相,没有听到你有特别的政绩便自行引退,想来是不得志吧,为什么这么快离开相位呢?”子顺说:“正是因为没有特别好的政绩,所以自己辞官。且不治之症是没有良医能治的。现在秦国有吞并天下的野心,用仁义去事奉它,一定得不到安全;拯救危亡都来不及,哪里还谈得上兴教化!
古时伊挚在夏朝,吕望在商朝,而夏、商两国也没有得到治理,难道是伊挚、吕望不想治理好国家吗?是大势不允许啊。现在崤山以东的国家衰败不振,韩、赵、魏这三晋之国割让土地给秦国以求苟且偷安,东周、西周转向附从秦国,燕国、赵国、楚国也已经屈服了。由此看来,不过二十年,天下一定全部归秦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