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六军团反“围剿“

红二、红六军团在湘西攻势作战中的胜利以及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使蒋介石如坐针毡,急忙纠集湘鄂两省兵力,向湘鄂川黔根据地发动“围剿”。1935年1月23日,何键、徐源泉集中11个师又四个旅,合计81个团约11万人的兵力,在飞机的配合下,分六路向湘鄂川黔根据地分进合击,试图在西线阻止红二、红六军团与中央红军会合,在东南线防止红军攻入长沙地区,在北面堵截红军过长江,进而摧毁刚建立的革命根据地。

此时,遵义会议刚刚结束,新的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及时指示红二、红六军团要集中红军主力,在运动战中各个击破敌人,并加强军事上的集体领导,成立中革军委湘鄂川黔分会,以贺龙为主席,任弼时、关向应、夏曦、萧克、王震为委员。

红二、红六军团于2月8日开始反“围剿”作战,是日,主力部队在溪口与敌郭汝栋纵队激战,结果损失很大。此后,主力部队移至永顺、大庸交界地区,并于3月14日在高粱坪先后击溃两个保安团和前来增援的第十六师的两个团。3月15日,敌军占领大庸,并企图进占永顺、桑植、塔卧,将红军压缩于狭小地带。

湘鄂川黔军委分会为扭转困局,于1935年3月21日组织了后坪伏击战,虽毙伤敌人近千人,但自身伤亡达700余人,消灭敌李觉部的计划也未能实现。此时,由于反“围剿”开局几战都未打好,大庸、桑植等地先后被国民党军占领,各路国民党军已逼近中共湘鄂川黔省委所在的塔卧、龙家寨一带,红二、红六军团在连续作战后,已减员至9000余人,处境十分困难。

4月12日,红二、红六军团主力有秩序地撤离塔卧、龙家寨,向北转移,计划经陈家河、仓官峪、香溪,北渡长江去鄂西。1935年4月13日至14日,在撤离途中,红二、红六军团于桑植陈家河附近兵分三路,完成对敌的包围。经过激战,红军将孤军深入的陈耀汉部第五十八师一七二旅大部歼灭,击毙敌旅长李延龄。

4月15日,红二、红六军团沿澧水北岸,直逼桃子溪,从背后奇袭敌陈耀汉部,取得大胜。4月16日,红二、红六军团主力夺回桑植县城,恢复塔卧以北的大块根据地。此时,敌“围剿”部队由攻转守,军分会遂决定放弃北渡长江计划,坚持原地区斗争,开始战略反攻。

1935年6月9日,红军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以红六军团突然包围宣恩县城,红二军团则隐蔽在宣恩城南十公里处,随时准备伏击敌人。徐源泉急调张振汉部前来救援。6月12日,红军主力急行军赶到忠堡东面附近完成设伏。其后将敌军分割包围,13日双方继续激战一天。14日晨,红军第十、第十六、第四十九、第五十一团和第十八团一部,同时向敌人阵地发起猛攻,至下午3时,歼灭敌第四十一师师部、第一二一旅和一个特务营,活捉敌纵队司令张振汉,取得忠堡大捷。

红军决定采取“声东击西”战术,迷惑敌人,而后出其不意伏击敌第八十五师。8月2日,徐源泉令三个师分头南进。红军佯向北进,待敌八十五师孤军突出,抵达宣恩县上洞坪时,突然掉头向西,悄悄从高罗、李家河之间插向敌人纵深。8月3日上午11时许,红军隐蔽在谷地两侧山头,当敌军进入伏击圈时,贺龙立即下达攻击命令。经过激战,敌第八十五师师部、两个团和一个特务营被歼灭,取得板栗园大捷。

此后,红军又于8月8日在龙山芭蕉坨击溃敌陶广纵队十个团,迫使湘鄂各路敌人转入防御,胜利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围剿”。8月20日至27日,红军挥师东进,连败数股敌人,进占石门、澧县、津市和临澧等地。所到之处,广泛发动群众,宣传红军主张。短短半月内,扩充了新战士3000余人,并筹集到大批粮食、药品和十多万银元。湘鄂川黔根据地进一步扩大,人口达百万以上。

在反“围剿”作战中,红军英勇善战,经过大小战斗30余次,先后与敌86个团作战,前后占领七座县城,共歼敌两个师、一个旅、一个师部,毙伤敌人一万人以上,生俘敌人8000余人。在战斗中,红二、红六军团扩大至2.1万人,并成立了红十八师和红十一、红十七团。湘鄂川黔地区的反“围剿”斗争不仅直接钳制敌六个纵队,而且把准备进攻中央红军的部分兵力也吸引过来,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