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第四次反“围剿”

1931年11月初,即在临时中央成立一个多月后,在江西瑞金举行中国共产党苏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史称“赣南会议”),这次会议由六届四中全会后派出的中央代表团主持的。会议要求红军攻城略地,实现所谓的一省与数省的首先胜利。同年11月7日至20日,在瑞金举行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11月25日,组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朱德为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为副主席。红一方面军总部被撤销。

为解决红军行动方针的分歧,10月上旬,苏区中央局在江西宁都召开全体会议(史称“宁都”会议)。会上,毛泽东领导红军在历次反“围剿”中实行的“诱敌深入”的方针,被指责为“专去等待敌人进攻的右倾主要危险”。会后不久,临时中央先以要毛泽东主持临时中央政府工作的名义把他调回后方,接着就撤销了他担任的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这一职务由周恩来兼任。

在鄂豫皖和湘西苏区得手之后,国民党军开始将进攻矛头转向江西,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四次大“围剿”。1932年底,国民党军队约30个师分左、中、右三路,开始对中央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大规模的“围剿”。蒋介石的南昌设立了赣粤闽湘边“剿匪”总司令部,由何应钦出任总司令,并制定了下述作战方针:“为求迅速歼灭赣南匪军主力,以三路分途向匪巢进剿,主力集中于中路,包围匪军主力于黎川附近地区一举而歼灭之。”

其具体部署为:以陈诚为中路军总指挥,统率蒋军嫡系12个师;以蔡廷锴为左路军总指挥,统率驻福建的第十九路军等部6个师又1个旅;以余汉谋为右路军总指挥,统率粤军6个师又1个旅。总兵力共30多个师30多万人。陈诚率领的中路军,是这次“围剿”的主力,下辖3个纵队:第一纵队罗卓英,下辖3个师,驻乐安、宜黄地区;第二纵队吴奇伟,下辖3个师,驻抚州地区;第三纵队赵观涛,下辖4个师,驻金溪、浒湾一线。

红一方面军经过三次反“围剿”的胜利,部队得到了扩大。此时共辖第一、三、五军团和第十一、十二、二十一、二十二军,总兵力约7万人。1933年1月下旬,苏区中央局按照宁都会议所确定的军事方针,连电红一方面军总部,要求主动出击,迅速攻占南丰、南城。红一方面军领导人不同意这样做,周恩来复电申述攻城不利条件,提出应“在抚河东岸连续求得运动战解决敌人”。2月4日,苏区中央局再电前方,要求红军“猛攻南丰,虽大损失,亦所不惜”。

由于这时敌军已坚守城防,不可能在抚河以东用运动战消灭敌人,朱德、周恩来决定率领红军主力西渡抚河,进攻南丰城,但同时提出,如果强攻南丰不能奏效,就要转为进攻宜黄、乐安,调动敌人于山地,在运动战中加以歼灭。2月12日,红军攻南丰城,激战一夜,伤亡300多人。当发觉敌军主力驰援南丰时,朱德、周恩来立即把强攻南丰改为佯攻,留一部分兵力迷惑敌军,把主力秘密而迅速地转移到敌前进的右翼宜黄南部,待机歼敌。陈诚果然上当,立即调兵东进,企图围歼红军主力于黎川、建宁地区。

当时由宜黄、乐安向黄陂开进的国民党军第一纵队比较孤立,红一方面军决定集中兵力,争取在运动中首先歼灭该敌。2月27日,国民党军第一纵队第五十二师李明部和第五十九师陈时骥部,分别沿登仙桥和固冈一线向黄陂前进。下午1时,红一军团首先向敌军发起进攻,将第五十二师拦腰切断,激战3小时,歼灭第五十二师师部,俘虏师长李明,红三军团也随即投入战斗,战至次日上午,全歼第五十二师。

与此同时,红五军团、红十五、二十二军也开始围歼敌第五十九师。28日,红军发起全线进攻,激战至下午,歼灭第五十九师大部;该师师长陈时骥率残部数百人逃往蛟湖,3月1日在登仙桥附近全部被歼,陈时骥被俘。黄陂战役,红军歼敌近2 个师,俘虏万余人,缴获枪支万余支、迫击炮40多门,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首战胜利。

黄陂作战失败后,陈诚于3月中旬调整作战部署,将分进合击方针改为中间突破,命令所部由黄陂、东陂地区向广昌方向进攻,企图攻占广昌。红一方面军决定乘敌前后纵队之间拉开距离,后纵队力量比较薄弱之机,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第十一师萧乾部于草台岗、徐庄地区。3月20日,第十一师陆续到达徐庄、草台岗一线。当夜,红军各部先后进入攻击位置,次日凌晨,发起全线猛攻,霹雳山、雷公嵊一带战斗尤为惨烈。红军迅速突破国民党军防线,对敌分割包围,战至下午,敌军第十一师大部被歼,师长萧乾受伤逃脱。

草台岗战役,红军歼敌第十一师又1个营,俘虏6000余人。至此,第四次大“围剿”基本被打破。红一方面军在黄陂和草台岗战斗中,歼灭了蒋介石嫡系部队3个师,俘虏近2万余人,缴获各种枪支1.5万余支,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