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重走红军长征路之十一
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及三次会议(通道、黎平、猴场)各自历史地位
黎平会议
通道会议后,中央红军沿着红二、六军团行进路线,向西进入贵州黎平。各路国民党军远离中央红军约三天的路程,这为中共中央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赢得了时间。
中央红军进入贵州的第一个村寨---黎平县三省坡
黎平旧照
1934年12月18日,党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召开会议。参加者有:周恩来、博古、毛泽东、陈云、刘少奇、李德等。会议讨论红军的进军路线问题。
黎平会议参加人员
黎平会议上,博古又一次重申了他与李德的意见,那就是前往湘西,与贺龙与萧克汇合。对此,其他将领都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在已经知道国民党层层布放和追捕的情况,为什么还要强行前往湘西。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主持会议的周恩来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与会大多数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

 

黎平会议最后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决策,毛泽东的正确意见终于被党中央采纳,避免了陷入重围的危险,使红军争取了主动。黎平会议是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战略转变的关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
黎平会议会场
为执行新的战略方针,黎平会议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撤销八军团编入五军团,军委一、二纵队合并为军委纵队。由刘伯承任司令员、陈云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副司令员。根据黎平会议的决定,12月20日,中央红军分三路纵队向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进军。
黎平整编
猴场会议
1934年12月31日,中央红军占领乌江南岸的猴场。掌握红军领导权和指挥权的李德、博古置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决议不顾,仍顽固地坚持北上黔东、再入湘西的计划,提出召开政治局会议重新研究,一路上争吵不休,并散布“到了乌江南岸,红军就该拐弯了,应当沿着打前站的六军团的路线前进”等流言蜚语,企图分散红军主力,沿乌江右岸边打游击边去湘西,实现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
红军进军贵州图
他们的行为引起部队思想混乱。毛泽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不解决,将直接影响即将进行的乌江战役。为确定红军进入黔北地区以后的行动方针,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日又在贵州瓮安猴场(草塘)召开会议。在毛泽东和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等人的坚持下,会议通过继续跨过乌江的决定。在过江之后,以遵义为中心建立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进行工农武装以及土地改革,争取向东、北方扩张,争取与二、六等军团汇合。
猴场会议旧址
猴场会议旧址
猴场会议纪念馆
猴场会议会议室旧址
三次会议(通道、黎平、猴场)的地位及意义
第一次否定了博古、李德顽固坚持的错误战略方针。长征开始时,中央错误路线有两个“念念不忘”:一是不肯扔掉“坛坛罐罐”,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时才解决;二是不肯改变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的不切实际的战略方针。
一路争吵没休没了,通道会议只是面对北上的强敌,做出了转兵向西的决定,并没有解决战略方针问题;战略方针问题,在黎平会议上才第一次明确解决,并以中央政治局名义,以决定的形式否定了博古、李德顽固坚持的已经过时的错误军事路线。
伟大的转折
鉴于李德、博古仍坚持走二、四方面军从猴场北上的路线,猴场会议重申了毛泽东提出并经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同意的在川黔边地区建立新根据地的主张,作出了《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会议决定立即北进,强渡乌江天险,占领遵义城。
三次会议的意义,是不断纠正博古、李德二人的错误战略转移方针,并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为依据逐步做出了正确决策, 使中央红军走出了迷途。
决定性的猴场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