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重走红军长征路之二
广昌保卫战---失败后开始长征
广昌失守
广昌,位于盱江西岸,是拱卫中央苏区的北大门。陈诚指挥所属的罗卓英部、周浑元部,分为河西纵队、河东纵队夹攻广昌。李德不顾敌强我弱的现实,以堡垒对堡垒,在广昌与国民党军“决战”。 1934年4月,中央红军在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广昌保卫战历时18天,最后以失利而告终。
1934年7月下旬,为了调动和牵制敌人,减轻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压力,并准备实施战略转移,中革军委令红七军团作为抗日先遣队北上,向闽浙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
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左)、政委乐少华;下:红七军团北上抗日出发时组织序列
7月下旬,中革军委令红六军团撤出湘赣根据地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8月上旬,红六军团从湘赣根据地开始西征。此举带有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路的性质。
红六军团领导人(左至右):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军团政委王震,军团长萧克。
红六军团西征时组织序列
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队,以减轻 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战略转移。所以说,广昌保卫战是红军长征的序幕。
左: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右: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
《红色中华》关于广昌失守的报道:
高虎脑战斗
广昌保卫战最为激烈的,是彭德怀的第三军团进行的高虎脑战斗。1934年7月至8月,彭德怀、杨尚昆指挥的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三场大规模激烈战斗,即大寨脑战斗、高虎脑战斗、万年亭战斗。因三次战斗均在高虎脑境内,合称“高虎脑战役”,共歼敌500余人,为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的战略转移赢得了时间,是红军长征前的最后一场激战,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唯一取得全面胜利的战役。
高虎脑战斗遗址
高虎脑红军小镇位于广昌县城南30公里处。进入高虎脑红色景区,首先看到的是高虎脑红军烈士纪念碑。1985年筹建,1988年建成,碑高12米,占地290平方米。碑的正面镌刻着杨尚昆的题词:“高虎脑红军烈士纪念碑”;南面有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刘志坚的题词:“长征前夕的激战”;北面有原中央委副主席张震的题词:“向高虎脑战斗顽强作战英勇杀敌的烈士们致敬;碑记详细记述了广昌高虎脑战斗的经过及背景。 继续往前走,是高虎脑战斗纪念园;沿步道可直达山顶战场 。登上高虎脑最高点,海拔400余米,据当地人介绍,这里曾经战壕密布,布置了三道战壕,现在已夷为平地,做为"山顶鲜花台"。
高虎脑战斗纪念园
上山步道
山顶鲜花台
高虎脑村附近的曾家排,曾设红三军团指挥部,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等在此指挥战斗。
三军团指挥部旧址
故居和群雕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会暨毛泽东旧居:坐落于县城东北4公里处的?江镇清水村沙子岭邱家祠堂。找到此地,也颇费一番周折,先是GPS清水村,到达后只见一片商品房,旧居不见踪影;再搜邱家祠堂,无果;最后定位沙子岭,在几乎错过的路旁,见到了目标。但也只有一个牌子和大门紧闭、似乎无人管理的古老建筑。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及毛泽东同志故居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会暨毛泽东旧居系明式砖木结构建筑,坐西朝东,占地160平方米。1970年经修葺整理并陈列革命文物,正式开放;1976年又在旧居旁建起了陈列室和接待室。2000年7月,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及毛泽东同志故居
广昌路上红色群雕园,位于高速进入广昌县城北挂线公路交叉处三角地带一山头上,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广昌革命实践和红军鏖战广昌为主题;以毛泽东《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诗词彰显的内容为背景,是广昌的标志性建筑。群雕园始建于2008年,园内主要有红色群雕广场、浮雕广场等。雕塑主体由8.08米高的毛泽东主席骑马像和4.3米高的红军战士青铜组像、18米高的不锈钢红旗雕塑两部分组成。
广昌路上红色群雕园
雕塑主体气势磅礴,策马扬鞭的革命豪情喷薄欲出
在主体雕塑下方镌刻毛主席手书《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写实浮雕背景墙
写实浮雕背景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