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重走红军长征路之三
于都--红军长征总出发地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
关于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过去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是瑞金;一种认为是于都;一种认为是有多处,包括瑞金、于都、宁化、长汀等。分歧的焦点在于对长征出发标志的不同认识。专家认为,必须区别长征出发地、集结地和突围地三个不同的概念。
2002年后,基本统一了认识,党史界基本认同于都出发的说法。于都作为红军主力的集结地成为中央红军长征总的、最后的出发地,同时瑞金、兴国、石城、会昌、长汀、宁化等地则是中央机关及红军各有关部队的长征出发地,这是近年来长征出发地研究得出的共识。
长征从于都出发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位于江西省于都县城东门渡口,是为了纪念中央红军长征从于都出发,于2009年修建。 该纪念园占地面积60亩。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该馆于1986年始建,2004年移址新建在于都县城东门渡口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园东侧,展现了中央红军主力部队集结于都、开始长征的历史。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
于都河是中央红军长征要过的第一条大河。河宽600多米,水深1--3米。红军总部决定在于都河面上架桥。当年于都人民汇集800多条大小船只架设浮桥,仅用四天时间,就在于都30公里的河面上架设了五座浮桥。为保密 和避免敌机轰炸 ,红军总部规定:部队在每天下午6时后至次日晨7时前通过浮桥。为此,红军架桥部队白天把大部分民船从浮桥上撤下来,用几只船渡小部队和零星人员过河;下午四五点重新架通浮桥,供大部队通过。
红军渡口
红军长征时在于都东门渡口搭建的浮桥遗址
长征集结、出发过程
按照中革军委制定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突围前部队集结位置图》,1934年10月8日,红一军团一、二师从兴国战场撤离,经于都县仙下等地,于11日抵达段屋、宽田地域集结。10月9日,红十五师从石城战场撤离,于12日抵达集结地域。 1934年10月12日,红三军团从宁都撤离,于14日抵达于都车溪地域集结。1934年10月17日,红五军团从兴国战场撤离,经兴国的社富和于都仓前,于18日抵达罗坳地域集结。1934年10月9日,红八军团从兴国古龙岗撤离战场,经于都的桥头、银坑等地于11日全部到达孟口集结。 1934年10月10日,红九军团抵达会昌县珠兰埠稍作休整,于10月18日傍晚渡过濂江后,开往茶梓、仁风一带再次集结休整。
集结路线图
10月16日,参加战略转移的各部队在于都河北集结完毕,17日,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红一、三、五、八、九军团8.6万人分别从于都梓山的山峰坝、花桥,县城的东门、南门、西门,罗坳孟口、鲤鱼、中埠和靖石渔翁埠等渡口渡过于都河,踏上漫漫的长征路。
各渡口遗址
红军长征出发时总人数为8.6万人,其中:一军团19880人,三军团17805人,五军团12168人,八军团10922人,九军团11538人,军委纵队4693人,中央纵队9853人。中央红军行军队形分左、中、右三路,红一、红三军团为左右两路前锋,红八、红九军团为左右 两路后卫,中路为军委第一、二纵队,红五军团担负整个野战军的掩护任务。
周密计划、认真准备
长征的准备工作,包括走留名单确定等,是李德、博古等少数中央领导秘密进行的。 中革军委发布的《野战军南渡贡水计划表》,对各路红军的集结、过河序列、路线等,有着严格的规定,对长征中各部队行进顺序及进程都有着非常周密的计划。这反映了李德过细的作战风格 。 扩红和打草鞋成为长征前重要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