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重走红军长征路之七
广西桂林兴安、全州、灌阳---湘江战役(上)
巨大埋伏圈
中央红军突破敌人第三道封锁线并突围进入湘南后,蒋介石调集湘军、桂军在前堵击,粤军和中央军侧击、追击,利用湘江为天然障碍,在潇水以西、湘江以东的兴安、全州、灌阳之间,布下了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将中央红军消灭于湘漓两水以东地区。
红军突破三道封锁线示意图
而此时,由于国民党六路军的压迫及追击,红军若不渡湘江的话,要在桂北或粤北立足几无可能,陈济棠有好几万人集中于粤湘边。数十万大军前堵后追、左右侧击,逼使红军只有选择强渡湘江。国民党的六路大军围成了一个巨大的埋伏圈,薛岳得意地称这为“天炉阵”,整个形势对红军非常不利。
国民党作战计划图
11月21日,红九军团攻占江华县城,威胁富川。白崇禧得悉红军有2万余人向江华、永明而来,有进袭富川、贺县、恭城之虞,甚为惊恐,担心红军由此攻入广西腹地。桂系敌军权衡再三,决定立即放弃湘江防线,回防桂东北边境重地。桂军于是在11月22日撤离了湘江防线,至此,从全州到兴安60公里的湘江防线无正规军防守,湘江防线完全向红军敞开。
桂军撤防示意图
蒋介石得知湘江无兵防守的情报后,不禁大为震怒!他电令湘军“沿湘水上游延伸至全州之线”,防红军渡江西进,但湘军刘建绪部直至11月25日才到达全州,27日后才在觉山等地侧击渡江红军。同时,命令桂军立即重回湘江防线。湘、桂两军不敢过于怠慢,于是重新调回撤走的部队,再度杀向湘江地域。
湘江战役形势示意图
恶战迫在眉睫
对敌人上述这些变化,以李德、博古为首的中革军委浑然不知。直到11月25日,中革军委才下达了抢渡湘江的命令,决定分成四个纵队,在全州、兴安之间渡过湘江。
红军甬道战术
1934年11月26日,中央红军主力从永安关和雷口关进入广西,并形成红一军团为右翼,红三军团为左翼,向湘江前进的态势。至此,红军已真正进入敌人设置的第四道封锁钱,一场大战、恶战迫在眉睫。
永安关现状
雷口关
由于道路狭窄,辎重过多,中央纵队每天行军不到25公里,短短的80公里路,竟然花了整整四天时间才到达渡口!红军再度陷入进退维谷的危险境地。彭德怀称为抬棺材行军的的红军甬道队形绵延数十里,部队机动作战极为不利。
湘江战役形势图
突破湘江、损失惨重
11月27日,红一军团的先头部队红2师首先渡过湘江,随后第2、第4师各一部控制了屏山渡、界首至觉山铺一带渡口,并架设了浮桥。11月28日起湘军和桂军分别从北、南两方,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全面的进攻,企图夺回渡河点,围歼红军于湘江两岸。刘建绪部由全州向脚山铺地区的红2师阵地发起进攻,桂军主力由龙虎关、恭城一带向兴安、灌阳以北的红军后卫部队发起疯狂的侧击。
湘江战役形势图
界首渡口
湘江之战,战斗最激烈的主要有四个战场,分别在觉山铺、光华铺、新圩和水车一带。在红军指战员英勇顽强的战斗以及游击队的配合下,中央红军主力终于在12月1日经过数日血战突破了湘江防线,继续进行长征,湘江之战也落下了帏幕。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战斗最激烈、损失最惨重的一次大战。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其中,牺牲师级指挥员7人,团级指挥员16人。
湘江战役形势图
敌机轰炸扫射渡江的中央红军
绝命后卫师
红三军团第六师第十八团,是掩护大部队过江的最后的后卫部队。该团与桂军三个师展开激战,经过两昼夜的奋力拼搏,完成了掩护红八军团大部队渡江的任务。可是,该团在由新圩向湘江两岸撤退中,被桂军分割包围。最后,在陈家背地区与数十倍于己的敌军战至弹尽粮绝,大部分指战员壮烈牺牲。
誓死后卫
担任殿后掩护任务的红五军团第34师5000多人,大部牺牲。红34师师长陈树湘在率部突围时腹部中弹,身负重伤被俘,在押送途中,扯断自己的肠子,慷慨就义。
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突围旧址
陈树湘烈士之墓
陈树湘宁死不屈: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