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重走红军长征路之九
广西桂林兴安、全州、灌阳---湘江战役(下)
觉山阻击战
觉(脚)山铺在桂(林)黄(沙河)公路旁,北距全州县城16公里,南距军委纵队渡河的界首渡口约30公里。觉山铺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中著名的三大阻击战之一,是湘江战役中双方投入兵力最多、伤亡最大的阻击战场。觉山铺一战红一军团两个师,与湘军四个师鏖战3天,伤亡惨重。两个师共伤亡近四千人。虽然付出较大的代价,成功的掩护了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
觉山阻击战旧址
觉山阻击战图片
1988年,聂荣臻为脚山阻击战题词“觉山阻击战牺牲的红军先烈永垂不朽”,杨成武将军题词“觉山阻击战光照千秋”。湘江战役遗址公园作为广西全州县最重要的红色旅游建设项目之一,计划投资2.1亿元,在觉山铺战场旧址建立。主要包括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广场、雕塑群像、烈士陵园、湘江战役模拟沙盘及配套服务设施等。
聂荣臻题词
全州觉山遗址公园
关于将其地名脚山叫成觉山,有一个关于聂荣臻元帅题词的故事。从史料与当地人讲述中,原名应为脚山铺。聂荣臻元帅在题词时,知道那个地方的‘脚山铺’是山脚的‘脚山’。但是中央红军是在经过全州脚山血战后才觉醒的!聂帅这么写的真实用意,还真是一语双关,有特别的含义,比原来脚山铺的‘脚山’更好。
红军堂与界首渡口
红军堂(三官堂)位于兴安县界首镇老街,建筑面积约133.9平方米。三官堂面临湘江,因供奉天官、地官、水官而得名。三官堂紧临界首渡口,是红三军团司令彭德怀指挥红军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 湘江战役指挥所旧址,又是红军架设浮桥渡河的主道。至今“三官堂”庙墙壁上仍是弹迹累累。解放后,当地人为表示对红军的怀念,把其改名为“红军堂”。
红军堂旧址
老照片
界首渡口是中央红军渡江时最理想的渡口之一。这时,红军如果能按中革军委的要求,轻装疾进,仍然可以利用最后的有利时机,以较小的损失渡过湘江。但是,庞大的军委纵队,由于辎重拖累,行动异常迟缓。直到30日清晨,军委第一纵队才从界首渡过湘江;第二纵队随红三军团行动,更迟至黄昏渡江。这55公里就走了两天。在这种情况下,后卫红五军团及最后入关的红八、红九军团,无法及时过江,担任两翼掩护的红一、红三军团,不得不付出惨重的代价。
界首渡口
渡江浮桥
光华铺阻击战
光华铺是界首镇城东村委的一个小村庄,桂黄公路从村旁穿过,北距界首镇只有7公里,南离县城11公里。 光华铺阻击战也叫界首阻击战,是红军长征湘江战役中著名的三大阻击战场之一,同时又是意义最重大的阻击战。因为,该战场离中央纵队渡江地点最近,成败直接关系到中共中央安危。
光华阻击战
11月29日,红三军团第四师第十团在界首南光华铺打响了阻击战。至12月1日,第十团在此阻击了桂军四个团的进攻,完成了掩护中央红军抢渡湘江的艰巨任务。战斗中,红十团团长沈述清、四师参谋长(继任团长)杜中美等400多名红军指战员壮烈牺牲。
沈述清、杜中美墓碑
光华铺阻击战旧址建在桂黄公路的东面,紧靠公路旁边的山壁,长约30米,高约8米,呈山形,墙体贴红色瓷砖,墙上刻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光华铺阻击战旧址”、“国家重点保护文物遗址”等金黄色字体及光华铺阻击战简介。
光华阻击战旧址
山顶主碑碑体造型由三支步枪组合,寓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红军烈士墓建在桂黄公路的西面,占地约1000平方米,墓旁立石碑数块,主碑内容为简介,墓两边各有3块碑分别是6位将帅的题词。
6位将帅的题词
经过从28日到30日的左、右两翼阻击战,中央红军以大的代价,终于保住了向湘江前进的通道,使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及直属机关得以顺利通过湘江。红军主力至中午渡过湘江,进入西延地区。国民党军会师于湘江边,湘江全被封锁。
油画:湘江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