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集 王莽改制

这是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它描绘了从西汉、东汉到魏晋南北朝,以及隋朝的七百多年中十三位帝王的形象,这其中包括割据政权的刘备和孙权,但有一个王朝的帝王却被忽略和轻视,它就是新朝的皇帝王莽。

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

建立于西汉与东汉之间的新朝仅存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短命的王朝,然而人们对新朝的忽视并不是因为其享国甚短,因为与新朝相比秦朝也不过十五年,在历史上新朝显然无法与秦朝相提并论,新朝的皇帝王莽更是被后来的东汉史学家班固定性为篡汉的奸臣,这一观点几乎为后代所有的史学家所沿用,人们不愿意把这个时期称作新朝而称作新莽。

直到近两千年之后,人们才重新审视这位新朝皇帝,胡适等一些近代学者开始认同王莽改革中的土地国有、均产、废奴三个大政策,那么王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王莽所建立的新朝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政权。

王莽生平及古今经学之争(见边栏)

王莽画像

王莽复出后,一个大规模的古文经学宣传运动在全国掀起,刘歆与王莽同心协力,以罔罗遗失、兼而存之为名,将《左转》、《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立于学官,成为国家正统学说中的一部分,这意味着长期饱受压制的许多儒生将有机会进入国家的正规编制,实现他们的抱负。后来王莽又曾立《乐经》,并且将《诗》、《书》、《礼》、《易》、《春秋》和《乐经》每一经的博士增为五名,六经共30名,每一经博士领弟子360人,共有弟子10800人,此外又广召通晓各种学问者数千人来到京城,王莽要得天下英才,使古文经学昌明于天下。

刘歆:古文经学开山者

为此王莽在长安开始为学者建造一万套住宅,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在王莽的感召下,儒生与百姓纷纷投入义务劳动,经过10万人的奋力突击,一万套住宅竟然在20天就全部完工,不仅如此王莽的恩惠也波及更多的普通百姓,他在长安城中造五个里,有住宅二百区让流民居住,此时的王莽希望建造一个能够造福于最大多数人的社会。

王莽复古《周礼》的一件大事即是建明堂、立辟雍,明堂是周朝天子接见诸侯王公的场所,同时也是周礼的象征。在上海博物馆里收藏着一面王莽时期的铜镜,它上面的文字印证了这段历史,这是一面王莽时期的铜镜。这面铜镜它的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在镜的内圈有一周的铭文,这个铭文最主要的几句话就是新兴辟雍建明堂,他当时是实行了一种复古的政策,他就是要恢复《周礼》上的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建辟雍、明堂。

周礼

公元5年正月,诸王侯、宗室子弟上千人在新建的辟雍明堂举行祭祀大典,场面隆重而庄严,理想之光充斥在每一个人的内心,王莽正成为他们心中的圣贤,为此九百名公卿大臣请求朝廷赐予王莽象征至高无上礼遇的九命之锡,也由此改朝换代的大戏拉开了序幕。

公元6年汉平帝暴卒,年仅两岁的刘婴继位,太后命王莽暂代天子摄政,此时的王莽虽为假皇帝(代理之意),但权势几乎等同于皇帝,这引起了以刘氏宗室为主的反对势力的反叛,在顺利地清除这些障碍之后,王莽也许进一步意识到自己成为皇帝的机会正在来临,即便自己不想篡位,但如果想要从制度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实现自己宏伟的理想,他就必须自己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王莽篡汉连环画

于是他更加紧锣密鼓地营造了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就是上天要将王朝授予王莽的氛围,它体现于各种祥瑞之中。在王莽摄政时,各种各样的符命祥瑞纷至沓来,朝野上下人们以不同方式劝王莽称帝,改朝换代。在长安求学的梓潼人哀章干脆做了个铜龛,在龛里写上王莽是真天子,皇太后要顺应天命,还将王莽的八位大臣和他胡编的人与自己的名字共十一人一一写上,黄昏时分,哀章穿着黄衣捧着龛去高祖庙将它交给值班的官员,王莽得知后择日去高庙将铜龛迎到未央宫前殿。

这里是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公元9年一月十五日,正是在这里,王莽接受了西汉最后一个皇帝,皇帝刘婴禅让后称帝,从假皇帝变成真皇帝,改国号为新。在中国的史书中,大多数并不认为这是一个王朝的更替,而是将王莽此举视为乱政篡位,然而也有人认为,王莽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登上皇位,这是一种不得已的行为,从此时起历时二百一十多年的西汉王朝结束,王莽的时代真正开始,王莽代汉而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禅让做皇帝的先河。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王莽在朝野得到最广泛的支持,用和平的方法接收政权,西汉王朝在平静中消失,一个叫做新朝的新王朝在平静中诞生,两大王朝交接之际几乎没有太多流血。做了皇帝后,王莽雄心勃勃地要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他的理想,在政治方面为了表示革故鼎新,王莽根据儒家的经义,尤其是根据《周礼》将很多政府机构和官职改换名称。

此外他还根据古籍更改了秩禄之号,按照传说的周制大封五等诸侯。如果说政治上的改革都是形式上的改变,那么王莽在经济方面的改革则更加全面而深刻,但也面临更大的风险。为消除西汉末年,普遍存在的土地兼并的弊病,王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王田制,也就是恢复类似于周代的井田制度,将全国土地国有化不允许自有买卖,王田制本意是良好的,抑制土地兼并是要使人数众多的国家赋役负担者、编户农民有田可耕,重建被兼并起,贪鄙生,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所破坏的经济秩序。

王田制

在推行王田制的同时,王莽又将奴婢改称为私属并禁止奴婢买卖,即改变奴婢与牛马同栏的地位又抑止大量农民沦为奴婢,然而这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麻烦,最后结果是上下不得人心。废奴就是把奴隶从大土地所有者手中要给他解救出来,一方面就是想削弱这个大土地所有者的这些集团的这种势力,第二个也使国家获得了更多的一些劳动力。

五均六筦政策也开始全面实施,五均即由政府统一物价平衡市场供应,王莽在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六大城市设立了五均官来控制物价暴跌,防止商人操纵市场,但由于缺乏官僚集团的支持,王莽只能依靠富商大贾来推行,这样反而形成危害更大的官商垄断集团。六筦就是由国家直接接管六项重要的经济事业,即包括酒、盐、铁器由国家专营,由中央政府统一铸币,经营山上水中的资源,国家要收税,这项政策真正的结果是养肥了主管官员,国家财政没有增加收入,百姓却负担更重,至于正当的商人、手工业者在官营商业体制下已无立足之地了。

五均六筦

在王莽的家乡大名县,如今很多人收藏有王莽时期的货币。这些货币种类繁多,只有真正的藏家才能分辨出它们当时的面值。王莽频繁地改革币制,他即位后前后共进行了四次币制的改革,变更发行了几十种货币,而且每次易币都是以新铸的劣质货币代替质量较高的旧币,由于这些货币无信誉可言,所以在货币改革的期间物价飞涨、经济混乱。

王莽币

理想与现实、动机与效果之间正在出现巨大的鸿沟,王莽改革遇到了重重阻力与困难,而人口数量的激增,不仅是西汉末年的难题,同样是王莽必须面对的难题。为了管控阻力与不断暴涨的大量流民,王莽规定:凡是无业的游民每人每年罚布帛一匹,无力缴纳的由政府组织强迫劳役,劳役期间由政府供给衣食,这项政策同样是善意与富有理想的,然而实施起来却非常困难,于是王莽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青海湖。

在青海省海晏县文化图书西海郡博物馆里保存着一件王莽时候的重要文物--西海郡虎符石柜,虎符石柜是放兵符的柜子,这是王莽西拓疆域特派专员在青海湖畔设置一个庞大的石质信物。西海郡虎符石柜是在海晏县县城约1公里处的西海郡遗址出土的,王莽根据古书有四海之说,胁迫羌人献出青海湖一带的土地,名义上如此,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强制移民,解决西汉末年人口暴增,对关中、关东地区带来的人口压力。

西海郡虎符石柜

西海郡古城遗址目前保存完整,东西长650米,南北宽600米,城墙残高达4米,四个城门址保存完好,城内还隐约可以看出隆起的墙垣所构成的三个方形或长方形的小区。这个工程相当浩大,除了主城以外,城里还有设施,它有太守府,还有西部都尉府。

西海郡古城遗址

为了缓解国内愈来愈尖锐的社会矛盾,王莽还多次发动与四夷战争,其本意是通过外部的战争增强国内的凝聚力,然而在具体实施中,这些战争不仅没有起到冻结国内社会矛盾的作用反而因强征暴敛更加激化了国内矛盾。

自然灾害同样加速着王莽失败的步伐,这是位于河北省大名县的王莽堤,是为防止灾害而修筑的,实际上这是一条宽约40米、高约2米的堤基,犹如一条长龙纵卧在大名县境内,残断连绵20公里,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汉代金堤遗址。如今在堤上还能发现当年的汉砖。

王莽金堤遗址

公元11年,正是在大名县附近的黄河魏郡河段,发生了决口改道,黄河决口成灾,在汉代并不少见,但这次决口形成了改道,在人口极为稠密的关东地区大量耕地被毁。公元22年,各地农民相继起义,天下溃畔、事穷计迫,王莽不得不废除王田、奴婢、六筦之禁,即位以来不便于民的诏令也都废除,这意味着改革的全盘崩溃,而王莽本人也将面临最大的困境。

最致命的危害往往来自于内部,以王莽为核心的儒生改革集团的内部分化是对王莽最沉重的打击,在王莽代汉的过程中,刘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王莽做了皇帝后过于相信自己而疑心过重,对刘歆有了防备,弃之不用。由于王莽改革的全盘失败,原先的圣人王莽几乎成为全民公敌,人心思汗,民间出现了很多刘姓将再次称帝的说法,这位与王莽有着共同理想的大经学家竟然参与废除王莽的兵变。公元23年七月,在兵变失败后,已经年过七旬的刘歆自杀身亡,这件事震动了朝野,也给新朝皇帝王莽以致命的打击。

王莽从此深居宫中,读书累了就靠几案而睡,他似乎预感到了自己的悲惨结局,他的理想无法与现实相结合,它的近乎梦幻的改革已使他走到悬崖,然而他并不甘心,他自以为是怀着救济天下苍生的儒家宏愿的,兢兢业业、事必躬亲,即便有错自己的本心不错,他曾是那样的深得人心,直到现在,他仍然希望从古文经中找到出路和答案,希望上天给他重新来过的机会,但上天没有再次眷顾他,改革集团内部分裂加速新莽政权的灭亡。

各地农民纷纷起义逐渐形成赤眉及绿林两股势力最强的义军,而更始军的兵锋正直指京城。公元23年夏末,战火逼近长安,十月初二起义兵攻入宫门,大火蔓延。《汉书》有紫色蛙声,余分闰位,把王莽篡汉说成以紫夺朱,蛙声打鸣。此时的王莽穿上了紫色的礼服,将自己的生命完全托付给了上天。王莽最终死于乱军当中,在农民起义的凯歌声中,新朝政权宣告灭亡。

王莽之死

王莽之死,使儒家们的思想从巅峰坠落,他们的政治实践也戛然而止,好梦终究难以成真。然而我们依然应该肯定王莽作为壮志未酬的改革家在中国历史中的应有地位,肯定他为克服西汉末年社会危机而进行改革的见识和勇气,肯定他为实现儒家构想的理想社会而作的大胆尝试。我们还可以从斑驳的历史记忆中,从儒家恢宏的理想和未取得成功的改革实践中找到一些经验、一些教训,让我们认识到改革必须切合实际、措施得当、贯彻有力、善始善终,会认识到改革的艰巨与困难,如此我们将在历史的教训中汲取营养,成就我们自己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