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宫灯—来自汉代的一束光

长信宫灯

馆藏:河北博物院

质地:铜鎏金

高 48 厘米

重量:15.85 千克

年代:西汉

看这盏灯,仿佛能够看见被它照亮的时代。一位西汉宫廷女子,眉眼细长,脸型圆润,头上佩戴巾帼,身穿曲裾深衣,跣足而坐。两千余年,她未曾挪动一步,却从西汉启程,带来遥远的一束光明。

长信宫灯

她为灯而生,两手持握灯盏,向前投射光亮,身体是烟尘的容器。想象着她的温度,如同感知到久远的温暖。光阴长短如灯火明灭。

1968 年,在河北省满城县城西三华里的陵山上,先后发现了两座汉墓。窦绾是汉文帝皇后窦氏的侄孙女。当墓葬中散落的铜构件被重新组合后,擎灯侍女安然沉静的表情从尘土中浮现。

鎏金羊灯 汉

铜灯内外刻记的多处铭文讲述着它经历的复杂流转。“长信尚浴”,这盏灯曾在长信宫的浴室里使用,长信宫灯由此得名。这些铜灯点燃过汉代的暗夜,映照出人心美丽的憧憬。层出不穷的样式中,釭灯最为奇妙。釭灯造型多为动物或器具,长信灯是唯一已发现的人形釭灯。

“长信尚浴“

一件宝器,一位佳人,从此执手,互为你我,艺术家完成了卓越的设计。女子左手托起底座,右手宽大的袖管自然下垂,扣住托盘,成为灯罩,灯盘上立有两枚遮光片,盘边设有手柄,开合与转动间,可以控制光的照度和角度。

长信宫灯

西汉时,人们常用动物脂肪制作燃料,燃烧时黑烟弥漫,气味难闻。釭灯内部的空腔是汉代人实现环保的诀窍。灯点燃后,烟随热气流顺衣袖进入空腔,过程中温度逐渐下降,烟炱便附着在内壁,避免弥散,保持空气清洁。灯体的组合部件可以拆卸,底部开敞,便于清洗内部。

长信宫灯分解图

控制光亮,这寻常的需求被创造出超凡的精致,在灯盏明灭、烟雾婉转中,我们见证前人的心意与考量。时间似光,生命如烛,长信灯带来灵动的光亮。

长信宫灯局部特写

 

接右栏:

墓冢中的微光

关于墓葬中的灯具,细想起来别有意味。它们中大部分曾伴随着墓主人度过了生前很长一段时光,在主人客房、卧室、书房或是浴室的一角,在每个暗夜中,默默履行着照明的职责。它们多半是主人的“爱宠”“佳器”,有的是皇帝命官府作坊专门订制,有的辗转几番,作为赏赉珍宝被赠予多个主人。

拿“长信宮灯”来说,它曾侍奉于窦太后长信宮的浴室中,而发掘时它出土的墓墓葬主人---窦绾,为窦太后的孙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妻,她本身也可能与太后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也许是在刘胜和窦绾的新婚燕尔之时,太后心怀喜悦与祝福,慷慨地将自己珍藏多年的私人用物赠于窦绾作为贺礼。而这件珍贵的礼物也一直伴随了窦绾的一生,并在她香消玉勋之后照亮了她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黄泉之路。

窦太后的礼物

因此,长信宫灯的实际价值,除了具备一个普通灯具应有的实用功能和审美价值以外,更是体现了当时皇亲贵族间密切的亲缘关系和礼仪交往细节,同时也是刘胜夫妇受以窦太后为代表的最高皇权的承认和肯定的表现,是一具精美的汉代“活化石”。

精美的汉代“活化石”

墓室中随葬灯具,除了由于墓主人生前十分喜爱,希望永久地占有它以外,还因其“照明”的特殊功能而被放置。待墓室封闭以后,整个墓冢将无限地沉浸在寒冷的黑暗中,伴随着的就是死亡带来的凄凉和阴森恐怖之气,而能够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的灯,应被赋予了丰富的希望和想象,希望可以照亮死者在另一个世界中自如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