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湖骨笛---穿越九千年的笛声

馆藏:河南博物馆

出土: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

年代:新石器时代

9000 年前一只仙鹤死去,把翅骨留在原始人的村落里。人们捧着它,耳边响起鹤群哀悼的声音。把仙鹤的翅骨凿成乐器,这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一支朴素的骨笛由此诞生。它的孔排列上下不一,吹口也还没有那么讲究。但先人们用神奇的灵感创造了一种朴素的乐器,并延续发展,不断丰富,直到今天。

出土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的贾湖骨笛

中央民族乐团笛箫演奏家丁晓逵演示了不同时代的笛子发出的不同的声音,这些笛声,有的来自现代,有的来自 1000 年前,还有一个声音来自 9000 年前。丁晓逵说:“这是骨笛,有 9000 年的历史,是最远古的声音。

笛箫演奏家丁晓逵在制作及吹奏骨笛

丁晓逵一直珍藏着一支仿制的骨笛,它的范本,就是 7800 到 9000 年前的史前聚落遗址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1986 到 1987 年,在河南贾湖遗址出土了 20 多支这样的骨笛,这也是中国目前出土的最早的乐器。

贾湖骨笛,河南博物院,新石器时代

早期的骨笛可能只是为了模仿鸟叫,以吸引猎物;慢慢地,狩猎之后的欢庆让这些骨笛变成了乐器;再后来,人类的审美不断升级,人们开始需要越来越复杂的乐音。

狩猎岩画,阿拉善曼德拉岩画

在这些贾湖骨笛中,从最早的五孔,到后期的七孔甚至八孔,正反映着这种文明的进化。很多人认为传统的中国音乐是五声音阶,七声音阶是外来传入的,而七孔的贾湖骨笛已经可以发出近似今天的七声音阶,这也让很多研究者改变了对中国古音乐的看法。

而要在仙鹤翅骨这样不规则的管子上找到吹孔的完美位置,狩猎的原始人必须一点点尝试、修正。直到今天,顶级的笛箫调音师都在用这种传统的方法。

贾湖骨笛

9000 年斗转星移,生活逐渐转化为艺术。骨笛也慢慢演变成竹质笛箫的大家族。今天,在丁晓逵以及更多的中国音乐家这里,这些来自几千年前的乐器,也具有非常现代的表达。只是贾湖骨笛的影子也许一直在背景处低吟着历史的回声。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间的是 9000 年前人类的呼吸,那是文明的先声----那时风动,此时心动。

浙江省河姆渡遗址发现的这些骨哨,可能是骨笛的前身。骨哨选用 6-10 厘米长的禽类骨管制成,一侧刻孔,有的骨管内还插一根可以移动的肢骨,用以调节声调的变化。新石器时代的猎人利用骨哨模拟鹿的鸣叫,吸引异性的鹿,伺机诱杀。

河姆渡骨哨子

河南省贾湖遗址一共发现了 20 多支骨笛。相比于河姆渡遗址的骨哨,无论从选材、制作工艺还是可以演奏出的音阶数量,贾湖骨笛都已经很成熟。贾湖骨笛的骨管两段都经过切割磨制,孔径基本相同,加工精美。早期的五孔笛只能吹奏四声和五声音阶,晚期的骨笛能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有的骨笛旁还有调音用的小孔和等分符号,能吹奏出一些变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