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泰山

泰山古称“大山”“太山”,位于神州大陆的东方、山东省的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泰山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市境内,海拔1532.7米。它自古有着“五岳独尊”的美誉、“国泰民安”的意蕴,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中国首例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泰山的海拔高度并不算太高,但相对高差显著,故有拔地通天之势。泰山岱顶上的“拱北石”“仙人桥”“舍身崖”“一线天”,还有那“天烛峰”扇子崖“”仙人掌“”醉心石“,诠释了什么叫奇,什么叫险。

泰山云雾

雄伟的泰山因雨水丰沛而又增加了诸多灵性。泰山桃花峪中段的彩石溪,溪底如彩石铺就,一条石纹五彩纷呈,在阳光照耀下,弯弯曲曲的溪水像五彩的飘带。泰山之阳山势陡峭,极易形成瀑布,自古有名者达56处,最著名的当属龙潭瀑布、云步桥瀑布和三潭叠瀑。云步桥瀑布在泰山中路的御帐坪下,水从坪崖飞出直落涧底,巍峨壮观。

泰山的湖潭中水面较大者有龙潭湖、虬龙湖、碧霞湖等,袖珍而知名者有黑龙潭、白龙池等。泰山泉井难记其数,谓有名者72眼之多。泰山井泉由山岩裂隙之水汇集而成,聚天地之灵气,得日月之精华,清冽甘甜,饮之有养生涤虎之妙。

泰山瀑布

泰山气象万千,瞬息万变。仅仅岱顶就有六大自然奇观:旭日东升、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碧霞宝光和隆冬雾淞。泰山之巅的日出胜景最为迷人。现代才子徐志摩笔下的泰山日出:“起...起...用力,用力,纯焰的圆颅,一探再探的跃出了地平,翻登了云背,临照在天空...,这是东方之复活,这是光明的胜利“

泰山日出

泰山上下古树名木甚多,其中树龄百年以上者9801株,1000年以上树龄者53株,2000年以上树龄者6株。不少古树名木特别是仙山松柏被赋予深邃的文化内涵,如“泰松挺秀”“汉柏凌寒”“宁死不屈”等等。

泰山是历代帝王封禅告祭之所。帝王封禅文化是泰山文化主要内涵之一。据古史传说,早在先秦时期,就有黄帝、炎帝、尧舜禹等72代君王到泰山祭祀。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与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及清康熙、乾隆等12位帝王到泰山封禅或祭祀,形成了世界上独有的数千年不断的封禅文化。

泰山天烛峰封禅大典景区一瞥

古今无数文人墨客被泰山所折服,留下了数以万计的名篇佳作。被誉为缔造世界文化“四大圣哲”之一的孔子,一生多次登临泰山,他到泰山发出了“苛政猛于虎”的千古警言。至今泰山上下有孔子庙、瞻鲁台、孔子登临处、虎山等名胜古迹。

泰山人文景观以古建筑和石刻为主体。泰山的古建筑群至今保护较为完好的有26组。春秋时期的“齐长城”横亘于泰山直达东海,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岱庙始建于秦汉,主体建筑宋天?殿形象巍峨,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曲阜孔庙的大成殿一并被誉为中国传统的三大宫殿式建筑。

泰山宋天?殿

泰山盘道辟建于2000多年前的汉代,特别是南天门下的“十八盘”,自古以“峰兀秀耸”著称。十八盘的顶端是“南天门”,以石砌拱门作为通道,顶为城楼重檐歇山。

泰山南天门

泰山上下石刻遍布。秦刻石出版秦丞相李斯之手,是秦始皇书同文的实物证据;无字碑为汉武帝刘彻所立,形体高大,厚重朴拙,意为功德卓著,难以用文字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