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文化景观

五台山,雄踞山西省东北部,五峰环绕,峰顶如台,因此而得名。这里地势高峻,草木葱茏,夏无火热,所以自古便被称为“清凉山”。“一部佛国史,百座艺术宫”确切地概括了五台山固有的文化特色。

五台山显通寺

五台山坐落在太行山系的北端,由一系列大山和高峰组成,其中突起的五座主峰,如五柱擎天,故最早称“五峰山”。后来,人们发现“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又改名为“五台山”。由于五座台顶所处方位不同,分别称为东台、西台、北台、中台、南台,其中东、西、北、中四台,位于同一道山脉,如新月装排列,只有南台居一方,与四台遥遥相望。五峰以内称台怀,为五台中心区,五峰之外称台外。

据气象台资料记载,五台山顶平均气温为-4度,7月至8月最热,分别为9.5度和8.5度,在五台北部阴谷处甚至还有终年不化的“千年雪”“万年冰”。即使是在盛夏,台怀镇的最高气温也只有27度,因此凉爽宜人的五台山成为夏日避暑胜地。

五台山谷地及其寺院群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它与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并以其建寺历史悠久和规模宏大,居于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显通寺位于台怀镇中心地,是五台山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寺庙。

塔院寺在显通寺南侧,院内修建了一座白塔,因此取名为塔院寺。人们进入台怀镇,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高大的塔院寺白塔,非常引人注目,也常被看作五台山的标志。

五台山塔院寺白塔

菩萨顶位于显通寺北侧的灵鹫峰上,从下往上仰望,层层台阶犹如天梯,直达菩萨顶上的梵宇琳宫。相传文殊菩萨就居住在山顶上,故起名叫菩萨顶,亦称文殊寺。该寺有殿堂房舍430余间,均为清代参照皇宫模式重建。

五台山菩萨顶康熙御笔题写的“五台圣境”石牌坊

五台山荟萃了北魏以来历朝历代的古迹文物,融汇了佛教、道教、儒学和三晋文化的精华,有着“世界佛教文化中心”“世界佛教圣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中国佛教建筑艺术宝库”“中国宝塔艺术展览馆”“中国佛教音乐奇葩”“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博物馆”等诸多美誉,是弥足珍贵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