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梯田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规模宏大,遍布于云南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红河、金平、绿春四县,总面积约100万亩,其中元阳县哀牢山是哈尼梯田的核心区。作为云南梯田的代表作,哀牢山哈尼梯田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山岭雕刻”。
1993年,法国摄影师阎雷拍摄了反映哈尼梯田的图片专题《山的雕刻者》以及同名记录片,哈尼梯田第一次为外界所知,并被欧洲媒体称为“1993年度新发现的世界七大人文景观之一。”2013年6月22日,第37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会议一致审议通过将中国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历史可追溯到1300年前的唐代,在汉文史籍中,对云南出现梯田的明确记录始见于唐代的《蛮书 云南管内物产》一书中。在宋、明、清三代相关文献中,亦分别能找到云南梯田、哈尼族梯田等词语的相关记载。
现在,在遗产申报区内的全福庄还完好地保存有一块向全福庄和箐口两个村庄分配水量的分水石。据全福庄哈尼族家谱记述,这块分水石是哈尼族第四十七代祖先安放的。依此看来,这两个村庄定居在此开垦梯田,已经有大约一千年的历史。所以最晚在公元9-10世纪时,哈尼族已经开始利用分水石等水利设施向各村庄、梯田分配水量,以满足村寨生活用水需要和对梯田进行人工灌溉。
哈尼梯田遗产地世居哈尼、彝、汉、傣、苗、瑶、壮7个民族,其中以哈尼族人口最多,约占总人口的70%。遗产区内共有82个村寨,其中老虎嘴、坝达、多依树三个文化景观区内的梯田分布最集中、养护最完善。三大主片区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
坝达梯田片区位于遗产区北部中段,属麻栗寨河流域。该片区梯田景观以秀美见长,农家山寨散布于层层梯田之间,形成一幅幅“梯田水乡”的画卷。坝达梯田从海拔800米的麻栗寨起,连绵不断的成千上万层梯田,一直延伸至海拔2000米的高山之巅,把这些只懂族村寨高高地托入云海中。
老虎嘴梯田片区位于遗产区南部,属阿勐控河和戈它河流域,包括勐品、硐浦、阿勐控、保山寨等梯田。该片区山高谷深,地势陡峭,梯田建设在沿箐谷由东向西排列的陡峭谷地上,梯田景观以险峻、高峭的整体布局和独特的水源灌溉系统为主。老虎嘴梯田是元阳山势最险峻、气势最恢宏壮观的梯田,堪称“大地雕塑”的最高典范。
多依树梯田片区位于遗产区北部东段,属大瓦遮河由南向北排列,以坡度平缓、连片面积巨大、整体气势壮美而著称。而且,多依树梯田一年有两百天云海缭绕,云海、梯田、山寨的绮丽风光是摄影者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