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境内丽江坝中部,建于宋末元初,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七八百年历史。古城依山傍水而建,周围群山环抱,在这鲜活的城市空间中有着充满生命力的水系、风格协调的建筑群体、亲切宜人的居住环境,还有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

丽江古城地处丽江市中心,由大研古镇(含黑龙潭)、白沙民居建筑群、束河民居建筑群三部分组成,总面积为7。279平方公里。其中,大研古镇选址独特,布局上充分利用山川地形及周围自然环境,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面和南面与开阔的坪坝自然相连,既避开了西北寒风,又朝向东南光源,因而整个城市的布局依山就水、错落有致。

丽江民居屋顶

白沙居民建筑群早在宋元时期就已经建立,位于大研古镇以北8公里处,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玉龙雪山南麓,东临古城区金山白族乡,南接古城区束河街道,西与拉市乡、龙蟠乡相连,北与大具乡为界,坝区海拔2430米。

束河民居建筑群位于大研古镇西北4公里处,依山傍水,背靠石莲山、聚宝山、龙泉山,面临青龙河、九鼎河、疏河,“三山共三水”,其景色之秀丽,可谓人间仙境。

丽江呈现出以纳西族为主,汉族、白族、彝族、藏族、回族、傈傈族等多民族共存的局面。不同的民族文化各异,如纳西族文化包含有纳西东巴文化、儒家文化、汉传佛教文化、藏传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等多种文化,且彼此相互渗透、交汇融合。丽江古城在这样独特的时代背景下形成,因此丽江人文十分多样。

纳西族东巴画

著名的东巴象形文字和“东巴经”,是纳西族文化的象征;古老的纳西族舞蹈和白沙细乐优美生动,深深扎根民间,大大丰富了丽江人民的文化生活;多民族的服饰文化和民间习俗,更使得这座古城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丽江古城的水系由龙潭、泉眼、河道、河渠、井等组成,是全城生活、消防用水的来源。黑龙潭是龙潭中最大的积水池,位于古城西北端象山之麓,从锁翠桥下奔到双石桥,并在此分成三大支流,即中河、西河、东河。水是东巴孝仪式中不可缺少之物,代表了平安、吉祥。

丽江黑龙潭

水系发达造就桥梁众多,丽江古城的桥梁密度堪称中国古城之最。除了单孔桥、双孔桥、多孔桥,还有廊桥、石拱桥、石板桥、栗木桥。在众多桥梁之中,最为著名的是有“映雪桥”美名的大石桥,它是建于明代的双孔石桥,站在桥上你可以仰望玉龙雪山及其在水中倒影。

丽江“映雪桥”

丽江古城内的青石板路面与一般石板路不同,磨光的石面上有五颜六色的图案,像是由众多不同色彩的小石头融聚而成,这其实是一种天然石料--五花石。古城的五花石清亮光洁,沉厚结实,面上斑痕点点而又深浅不远6,据说那是几百年来人踏马踩而留下的痕迹。

丽江古城街道的心脏区是四方街,这里早在明清时期就是滇西北重要的商贸枢纽,是茶马古道上的物资集散中心。四方街周围一带全是店铺,现在依然商贾云集,热闹非凡,同时是游客最喜欢驻足停留、休息赏景的地方。

丽江四方街夜景

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没有城墙的城。相传是因为丽江纳西族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古城不仅没有城墙,而且没有规则的街道格局。街道或依山就势,或顺水延伸,,忽窄忽宽,曲曲直直,走在里面如坠八卦阵中,十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