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作为中国现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在西周宣王时这里就建有防御设施,明初时开始修筑城墙,洪武三年(1370)重筑扩建,并进行全面包砖,此后历经数十次补建和修筑,直到康熙四十三年(1704)最终筑成了四面城墙。

现在的古城总面积已发展为2。25平方公里。整个平遥古城的建筑设置,集商、民、儒三位于一体,饱含了几千年来晋商的人文情怀,它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平遥古城主街道南大街

20世纪80年代,平遥古城本要进行现代化改造拆建,所幸听取了阮仪三教授团队专业的建议,才保住了古城,所以至今保留了其原貌。现存的平遥城墙,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几段县城城墙之一,它全长6公里多,高10米左右,环城6座城门,城墙外每隔40-60米建有一座突出墙外的马面,也叫敌台。

在平遥古城墙的每个城门外都有一座?城,瓮城是建在大城外的一座小城,用于增强城池的防御能力,并且瓮城城门与大城门的朝向多数呈90度夹角。这样修建可以防止风水直接侵袭城内街道。环城共有72座敌楼,3000多个垛口,隐含了孔子有3000个弟子、72位贤人的历史典故。

平遥古城古城墙

双林寺,位于平遥古城西南6公里的桥头村,重修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原名中都寺,北宋时改名双林寺并沿用至今。整座寺院坐北朝南,由风格迥异的10座殿堂组成。寺内现存2000余尊彩塑作品,全部为木胎泥塑,集宋、元、明、清历代彩塑之精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真正的、独一无二的珍宝。”

双林寺千佛殿彩塑

镇国寺坐落于平遥古城东北12公里的job洞村。寺内万佛殿建造于公元10世纪,虽经金、元、明、清历代修葺,仍不失唐、五代风貌,体现了中国早期殿堂建筑的规制与风格,保存至今,弥足珍贵,是仅晚于五台山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的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镇国寺彩塑以其年代久远、唐韵犹存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万佛殿内的11尊彩色塑像,均为五代时期的原作,目前国内除了敦煌莫高窟保存有少量五代彩塑,镇国寺的五代彩塑已是全国稀有的传世珍品。

平遥古城镇国寺

万佛寺内的塑像,均呈现以胖为美、体态丰满、面庞圆润、雍容华贵的特色,保持着唐、五代时期的艺术风格,可以称为国之瑰宝,价值连城。

镇国寺除了万佛殿内的五代彩塑,还完整地保存着诸多元、明、清时期的彩塑作品,艺术价值也很高,如元代天王殿四大天王、明代三佛楼三身佛像、清代地藏殿内地藏王菩萨及两厢的十殿阎王塑像等,均形神兼备,表现了扎实高超的艺术功力。

镇国寺佛像

早在明代平遥就已经是繁华的商业中心,素有“小北京”之称。清道光三年(1823),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诞生于平遥县城。在日升票号的影响下,山西票号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当时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的商业贸易。

日升昌票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