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

1999年11月26日,第23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市召开,12月1日,全会一致表决通过大足石刻成为世界遗产。在整个20世纪,中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石窟类遗产只有两处—莫高窟和大足石刻,可见大足石刻的重要价值。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距重庆市中心约55千米。1945年,著名史学家杨家骆组织的考察团来大足石刻考察,揭开了大足石刻科学考察的序幕。1947年,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普林斯顿大学做学术报告,首次将大足石刻介绍给国际学术界,反响强烈。

世界遗产--大足石刻

在中国,石窟艺术有着久远的历史传承。古印度的石窟艺术自3世纪传入中国新疆,留下了克孜尔石窟遗存;之后传入敦煌,造就敦煌莫高窟;魏晋时期山西云冈石窟创建;隋唐时期石窟艺术达到顶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洛阳龙门石窟。但是唐天宝之后北方石窟艺术走向衰落。

与此同时,位于长江流域的大足县境内摩崖造像异军突起,从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建成了以“五山”(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形成了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又一次造像高峰。此后,中国石窟艺术停滞,未再新开凿大型石窟,大足石刻也就成为中国石窟艺术的最后一座丰碑。

观无量寿佛经变相

大足石刻现在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刻造像75处,其中,“五山”摩崖造像各具特色和价值。北山摩崖造像位于山巅,开凿于唐景福元年至南宋绍兴年间(892-1162年),是大足石刻最大的一组石刻群,摩崖造像近万尊。造像依着高达7-10米的崖面而建,绵延近300米。龛窟密如蜂房,分为南北两段。其中包含造像264龛窟,阴刻图1幅,经幢8座。

北山摩崖造像中,现存碑碣7通。韦君靖碑的碑文记述了韦君靖建永昌寨,开凿北山石窟的过程,还记录了唐代川中几次重大战役等史事,是大足现存唯一的唐碑,可补史之缺载,史料价值级高。北山被誉为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间的“石窟艺术陈列馆”,保存了从唐末经五代到南宋的造像。在北山石刻长廊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石窟艺术从唐到宋的风格演变。

北山石刻136号转轮经藏窟

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首任馆长郭相颖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手绘长卷。长卷徐徐展开,一组组石刻造像的线稿好似连环画,缓缓展现在眼前,画像中包括北山石刻所有重要的石刻造像。郭相颖老师的手绘长卷对于大足石刻申遗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时,世界遗产委员会评审过程中,工作人员播放幻灯片,展示北山长廊、宝顶圆觉洞以及全县石刻分布图等。但是参会的代表来自世界各地,语言不通。光是看申报文本和照片,想象不出大足石刻的分布和规模。

面对审议受阻,郭相颖当场展示出自己20多年前亲手绘制的长卷压缩版。专家们把照片和长卷一一比对,大足石刻的规模、石刻造像如何分布等一目了然。一图胜过千言万语。会上当场宣布,大足石刻申遗成功。

大足石刻手绘长卷局部

宝顶山位于大足区东北15千米处,海拔527.83米。宝顶山摩崖造像包括以圣寿寺为中心的大佛湾、小佛湾造像,由号称“第六代祖师传密印”的赵智凤于南宋淳熙至淳?年间(1174-1252年),历时70余年,有总体构思、有组织地开凿而成,是座造像近万尊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

宝顶山摩崖造像是中国石窟艺术民族化、生活化的典范,造像内容和表现手法都力求生活化。例如养鸡女造像可以清晰看到养鸡女的云鬓发饰、衣着样式,而且造像富有动感。养鸡女用竹篓扣小鸡,而几只小鸡争先恐后地从竹篓中跳出,一幅鲜活的生活场景展现眼前,极富生活美学。

宝顶山养鸡女造像

大足石刻的美学价值,还包括儒释道三教融合的艺术之美。石篆山摩崖造像为典型的三教合一造像区,在石窟中甚为罕见。其中,第6号为孔子及十哲龛,正壁刻中国大思想家、儒家他创始人孔子坐像,两侧壁刻孔子最著名的十大弟子。而且与民众常见的孔子像不同,大足石刻的孔子像更为年轻态,没有胡须。

大足石刻孔子及十哲龛

第7号为三身佛龛。第8号为老君龛,正中凿中国道教创始人老子坐像,左右各立7尊真人、法师像。儒释道三教在历史中经过了不断的争鸣。唐高祖时三教代表人物御前辩论,唐代佛教、道教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到了宋代三教调和的声音成了主旋律,三家都认识到,兼容是最好的出路。

大足石刻的千手奇观,号称天下一绝。在千手观音像处推门而入,即可见宝相庄严、金光普照的千手观音像。千百只手臂自崖壁上次第展开,如层浪叠涌;万般姿态的手掌,或五指平伸,或轻拈法器,似花绽放;金光灿灿的主尊观音造像盘坐莲花宝座,慧目下视,慈悲安详。

大足千手观音

大足千手观音开凿于南宋淳熙至淳?(1174-1252年)年间,雕刻在15-30米高的崖壁上,占崖壁面积88平方米,是我国最大的集雕刻、彩绘、贴金于一体的摩崖石刻造像。大足千手观音像到底有多少只手呢?在汶川地震后的修复中,第一次真正数清了“千手观音”手的数量---83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