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西递和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属古徽州区域。早在西周时期,皖南山区就已有人类居住,秦统一中国时就已设置黟县、歙县,是中国最早设建制的县,距今已有2200余年历史。自汉代以来,大量士族和百姓为躲避中原的战火和灾难,纷纷迁徙至此。

宏村全景

人口增多导致粮食不足,徽州先民们便利用高山的松木、低山的茶,山间的洞桐、油茶、漆树、竹林、桑桠,甚至山中的矿产、石料,作为经济来源,逐渐发展出明清五大商帮之一的徽商一脉,积累了大量财富。

同时,中原带来的生产技艺更是令徽州先民如虎添翼,第一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徽墨,以“尖、齐、圆、健”著称于世的徽笔都产生一此。明清时期是徽州发展的黄金时期,财富迅速积累,徽州先民们开始大量修建住宅、祠堂、牌坊,逐渐形成名垂建筑史、艺术史的徽派建筑。

皖南徽派建筑

作为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两座传统村落,西递和宏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20世纪的乡村面貌,其历史街道的格局、乡土建筑的特色、供水系统的完善程度都是独特的文化遗存。西递和宏村在2000年以“皖南古村落”的名义成为世界遗产。

宏村始建于南宋,原为汪姓氏族聚居之地,绵延至今已有近900年,它背倚黄山余脉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经常云蒸霞蔚,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真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因此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宏村先人规划、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巍峨苍翠的雷岗山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庞大的“牛躯”。引清泉为“牛肠”,经村流入被称为“牛胃”的月沼后,经过滤,流向村外被称作“牛肚”的南湖。人们还在绕村的河溪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称为“牛腿”。

宏村“牛形村”

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古朴典雅,意趣横生。承志堂富丽堂皇,精雕细刻,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南湖书院的亭台楼阁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深具传统徽派建筑风格;敬修堂、东贤堂、三立堂、叙仁堂,或气度恢宏,或朴实端庄,再加上村中的参天古木、民居墙头的青藤老树,庭中的百年牡丹,真可谓是步步入景,处处堪画,同时也反映了悠久历史所留下的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

南湖书院

徽派建筑是宏村重要的元素,高墙封闭,马头翘角,线条错落有致,粉墙黛瓦。如果从建筑史上考察,就会发现徽派建筑其实是外来移民与原住居民文化交融的产物。中原“四合院”的平房形式和当地“干栏式”楼居建筑形式相融合,逐步演变成新型的内天井四合院楼居建筑形式,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徽派建筑。

徽州古民居大多设有天井。作为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天井在设计功能上的意义是既通畅又封闭,既解决通风采光问题,又适应古代徽州险恶的山区环境,而其文化上的意义则更为丰富。

徽州天井

首先,天井能聚集屋面雨水,名曰“四水归明堂”,水为财之源,聚水即聚财;其次,作为一种内向型建筑方式,以天井为聚合一户人家的基本单元,反映了徽州人聚族而居、不染他姓的宗族观念。同时,天井即“观天之井”,是徽州先民敬畏上天、顺应自然、祈求与自然和谐并存的人生态度的体现。

宏村先民在村中建“月沼”,在村南建“南湖”,形成东、西、北三面环山,一面抱水,“藏风聚气,负阴抱阳”的空间形态。由前街、上水圳街、下水圳街、茶行弄等形成网格状的街巷格局,并用大、小水圳、住宅水园和月沼、南湖构成牛形水系。

宏村月沼

承志堂是宏村景区内的一座清代木结构古建筑。进入承志堂,发现徽派建筑内外景象差别很大。从外观上看,徽派古民居建筑粉墙黛瓦,“马头”高昂,古朴淡雅,色彩素净自然。内部却构造精细、装饰华美,梁栋棂板无不描金绘彩,砖雕、石雕以及木雕之美令人叹为观止。厅堂横梁用材粗壮,气垫宏伟,非同凡响。从大门门楼到花门栏杆,从窗棂隔扇到神位龛座,从斗拱飞檐到门罩屋瓴,从梁架节点到基础勾栏,无不精雕细刻。

承志堂

西递,坐落于黄山南麓,又称西溪。因村中有三条平行山溪,自北而南,在村口交汇,然后“不之东而之西”,与传统的中国大陆几乎所有的江河自西往东流淌相反,东水西递,故以此特色而得名。它始建于公元1047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自古有“桃花源里人家”美誉的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穿村而过,整个村落仿“船形”建造,一条纵向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西向为主、南北向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街巷两旁民居建筑错落有致,村落轮廓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是徽派古民居建筑中的一颗明珠。

西递村与油菜花

西递村整体布局呈“船形”,胡氏祠堂敬爱堂就是西递的中心,类似船舵把握方向。敬爱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原为西递胡氏住宅,清代乾隆年间重建,并扩为宗祠,现为西递民俗展览馆。

当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西递人是持怀疑态度的。在他们的印象中,世界遗产应该是像故宫、兵马俑这样的帝王建筑。可没想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派该组织成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日本千叶大学教授大河直躬先生前往黟县,对西递、宏村传统村落进行考察验收。大河直躬观景后,情不自禁用笔在纸上写下遒劲的“桃源境”三个中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