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皇家陵寝

明清皇家陵寝分布于今北京、河北、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建筑保存完整,反映了明清皇家陵寝原貌。自2000年至2004年间,明显陵、明孝陵、明十三陵、清盛京三陵、清东陵、清西陵,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老照片:十三陵石牌楼

明朝统治时间277年,其间经历了16位皇帝。其中,除了惠帝朱允?因“靖难之役”下落不明,没有营建陵园,其余15位皇帝都依帝制建造了陵园。此外,明朝还有生前没有当过皇帝,死后被追尊为帝的,也营建了陵园。这些陵园加起来一共18处。

太祖朱元璋死后埋葬在南京钟山脚下,其陵墓称孝陵。代宗朱祁钰因英宗复辟,初以王礼葬北京西郊金山,成化年间改为帝陵,世称景泰陵,其余的13位皇帝均葬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天寿山一带,通称“明十三陵”。

老照片:明十三陵神道

明孝陵是太祖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号“孝慈”,故名孝陵,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明孝陵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从1409年开始,依次建有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其中长陵规模最大。明十三陵建于1409-1645年,坐落于天寿山南麓,距离北京约50公里。

此外,明朝还有生前没有当过皇帝,死后被追尊为帝的,也营建了陵园。如朱元璋将其父亲在安徽凤阳的原墓建为皇陵,还将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在江苏盱眙的原葬处建陵,葬三祖帝后衣冠,陵名祖陵。再加嘉靖皇帝朱厚?把其父亲在湖北钟祥的王墓扩建为显陵。

十三陵的神兽:栩栩如生的大象

满族人建立的清朝(1636-1911),共历经12位皇帝,统治时间276年。清朝的帝王陵寝,从建陵年代和地理位置来看,可分为清初关外三陵(盛京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三个陵区。清东陵和清西陵的陵墓从规划建制到建筑造型上均仿照明朝,采用集中陵区的手法,安排总入口,从正红门开端,经统一的神道、石像生、碑亭及华表,然后分达各个陵区。

清西陵

位于辽宁省的清朝盛京三陵建于17世纪,包括永陵、福陵和昭陵,是开创清朝皇室基业的皇帝及其祖先的陵墓。永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以上四代父祖的陵寝,在盛京三陵中规模最小。福陵是努尔哈赤与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是清朝命名的第一座皇陵。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与皇后博尔液晶特氏的陵墓,在盛京三陵中结构最完整。福陵和昭陵分别位于沈阳市东北11公里处和沈阳市北郊,永陵在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的永陵镇。

老照片:清关外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