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羊城八景>清代羊城八景

清代羊城八景

 

  清代羊城八景为:粤秀连峰、洲砥柱、五仙霞洞、孤兀禺山、镇海层楼、浮丘丹井、西云瀑、东海渔珠 清八景选景内容较广,包括神话传说、山水美景和建筑景观,地点涵盖城内、城外甚至远郊,可见择景之全面周祥

 

  粤秀连

 

  此景指越秀山峰峦,与明八景之一“粤秀松涛”大致相同。清代时,越秀山得到了全面的开发。翠峦连绵耸拔,东西三里多,有“木壳岗”、“鲤鱼头”、“翻龙岗”等,起伏不断。遥望这些丘陵,气势磅礴,有成山之势;林木密茂,苍郁蓊翳。秀色宜人,得成此景。

 

  洲砥柱

 

  琶洲是琵琶洲的简称,位于今广州市郊东南、新港东路北侧之洲村。在清代以前,琵琶洲并非今天这样与陆地相连成片,而是“江中有洲,洲上有冈”,四面环水,“上有三,形似琵琶”,故称琵琶洲。“砥柱”意为“中流砥柱”,是对琶洲塔的形容。当年此景既指琶洲岗及琶洲塔,亦指登塔览胜。

 

  五仙霞洞

 

  同明八景“穗石洞天”。景在惠福西路五仙观中坡山的穗石洞。名为洞,其实是一块有穴的巨石。“穗石”源自五羊化石的传说。“昔有五仙人,持穗骑羊降此。仙人去而羊化为石,故名穗石洞。”

 

  兀禺

 

  景在中山四路以北忠佑大街到儿童公园一带。当年此地有山书院、关帝庙、城隍庙,林木茂盛,在大片低矮楼房中突出山丘的青绿,引来鸟禽鸣昌,吸引游人众多,得以构成此景。

 

  镇海层楼

 

  景在越秀山顶五层楼。镇海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楼高28米,宽31米,深16米,红墙绿瓦,雄伟壮丽,是广州著名的古建筑。明初,永嘉侯朱亮祖大兴土木修缮广州城,在城高处建楼以壮观瞻。因粤地临海,故名镇海,以示“雄镇海疆”之意。又由于当时珠江江面辽阔,登楼东望,珠水滔滔,万顷碧波,故又有望海楼之名。楼分五层,逐层收减,似塔又似楼,稳重庄肃,俗称五层楼。其时登楼眺望,珠水云山,群峰叠翠,羊城景色,历历在目,被誉为“五岭以南第一楼”。

 

  丘丹井

 

  本景的“浮丘”指浮丘石,乃古代广州著名的“羊城三石”之一,故址位于今天广州中山七路东段,东距西门口约250米,其北端入将军里,南端至李家园,是古代广州城西珠江中的一座石岛,由白垩纪红色砾岩和粉砂岩构成;形如浮于水面的小丘,古人便按其状而取“浮丘”之名。而丹井至不过是一口普通水井,因暗喻了广州的神话传说而与浮丘结成八景之一。他实际上是指代当年整个浮丘石的景色。

 

  西云瀑

 

  景在南海西山,离广州百余里。西云瀑此景也有两说,说是西七十二峰苍碧连绵,峰间有瀑布飞流千尺,隐没在云雾山中;另一说是指其中白云洞及其瀑布。

 

  东海鱼珠

 

  原景在黄埔区鱼珠,与长洲岛隔海相望。“东海”是珠江黄埔段的古称,指今长洲对出之珠江东面广阔的河段。“鱼珠”是指该处江中一块露出水面的礁石,由白垩纪红色砂岩和砾岩构成,与海印石、海珠石是同一性质。清代,此石块处于珠江中,四面环水,随着水涨水落而时隐时现,因日夜被波涛冲刷,致圆净如珠,俗称“鱼珠石”,简称就是鱼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