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大古凉战役与西路军的组成

---
a black and gray compass

《平大古凉战役计划》制定后,红四方面军渡河部队开始集结兵力,准备挥戈西进。11月7日,徐、陈等致电中央、军委和红军总部,建议组织党的西北前委及军委西北分会。中共中央在次日立即指示:河西部队称西路军,领导机关称西路军军政委员会。10日,朱、张致电中央,“完全同意”组成西路军,11日,中央及军委正式批准组成西路军及其领导机构,西路军由此正式组建。

红西路军的建制:军政委员会:主席: 陈昌浩,副主席: 徐向前,常委: 陈昌浩、徐向前、曾传六、李特、李卓然,委员:陈昌浩、徐向前、曾传六、李特、李卓然、熊国炳、杨克明、王树声、李先念、陈海松、郑义斋。西路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徐向前,总政委: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李特,政治部主任:李卓然。

第五军:军长:董振堂(牺牲),孙玉清(后,牺牲),政委:黄超,参谋长:李屏仁(牺牲),毕占云(后),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牺牲),谢良(后)。红九军:军长孙玉清,王树声(后,兼),政委:陈海松(牺牲),参谋长:陈伯稚(牺牲),李聚奎(后),政治部主任:曾日三,徐太先(后)。第三十军:军长:程世才(代),副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参谋长:黄鹄显,政治部主任:李天焕。

---
line drawing of a dog

河西走廊又称甘肃走廊,因其位于黄河以西而得名。这里东西绵延千余里,南北宽约一二百里,北临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南靠祁连山,是历史上内地通往新疆、中亚的交通要道,即著名的丝绸之路。这里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实现《平大古凉战役计划》,红西路军于11月9日按指定位置集结完毕,当夜分三路开拔,向河西走廊挺进。红三十军为第一纵队,在右翼由一条山地区向大靖前进;红九军为第二纵队,在左翼由镇虏堡地区经松山城、干柴洼向古浪前进;红五军为第三纵队,经吴家川等地在三十军之后跟进。

红三十军和红五军的行动开始比较顺利,11月11日,红三十军在击退敌人沿途拦阻后进至大靖附近。大靖守敌在南门与红军接触了一下,被痛击后,龟缩城中固守不出。红三十军未再攻打,继续西进,在土门稍事休整,继续乘虚向西疾进,先围凉州,后占城西北四十里铺。三十军到达这里时,并未发动进攻,由徐向前、董振堂联名致函马步青,阐明“红军假道出关,打通国际路线”的立场,希望该部与红军共同抗日。

武威之敌也未敢向红军进攻。马步青龟缩凉州,持静观态度。经与马步青代表谈判,三十军后续部队撤出了对凉州城的监视包围。21日,程世才率八十九师二六七团一部等,攻占了山丹。随后,红五军进驻山丹,接替了三十军防务。三十军及总指挥部直属队全部集中于永昌水泉子至凉州西北四十里铺一线,休整待命。

a black and gray compass

担任左翼的红九军在一条山地区突出敌军重围,向永登、古浪地区行进。11月10日拂晓前,红二十五师的先头部队抵干洼沟,击溃守敌马福仑部,占领了干柴洼。红九军刚刚进至柴洼,马元海率马彪等四个骑兵旅、马全义团及互助等县民团尾追而来。早晨8时许,战斗打响,敌人由东南北三面向红九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 。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前沿阵地一度被敌人突破,敌大队人马蜂拥而入,向九军驻地压过来,直逼军部。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军参谋长陈伯稚把司令部全体参谋人员和交通队编成战斗队,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战斗持续到下午3时多,敌人仓皇退却,战斗结束。

次日,马元海不断严令各部队和民团猖狂进攻,但红军坚守干柴洼阵地奋勇还击,敌人始终未能突破。战斗中,敌人死伤累累,敌海南警备一旅司令部副长官苗玉青等被击毙。当晚,马元海不得不将部队撤退至打鱼沟一带。红军在二十七师掩护下撤离干柴沟,向横梁山前进。干柴沟战斗中,九军受到重创,这是渡河西进后红九军和西路军第一次失利的战斗。

11月11日晚,红九军先头部队二十五师在孙玉清率领下到达横梁山。12日,九军主力全部到横梁山。12日晚10时左右,马元海命令敌各部队和民团出动,进攻横梁山红军阵地。九军与敌激战一昼夜,击伤敌旅长韩起禄,击毙敌副官马三彪以下军官30余人。红九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团长张达善等牺牲。

a black and gray compass

九军西进,直逼古浪城。11月13日,孙玉清率二十七师八十一团占领古浪县城外的东升洼和边墙山,14日,向古浪发动进攻,经半天激战,击溃守敌马华荣部,红军乘势占领古浪县城。15日,红九军全军进抵古浪县城。红九军各部按照防守部署,立即赶筑工事,进行战斗准备。这时,追敌跟踪而至,红军警戒部队还未来得及展开,敌骑兵便在炮火掩护下疯狂地冲了过来,两军开始了激战。

11月16日拂晓,敌人在飞机和大炮掩护下,从西南和东北方首先向城外的红九军阵地进攻。红二十五师七十四团控制着南山,战斗力很强的军部交通队第三支队防守西阳山。两处阵地互为犄角,给敌人的三面进攻造成威胁。战斗从清晨持续到深夜,马家军士兵和民团死伤数百人,红军也有不少的伤亡,尤其是守卫西阳山的交通队第三支队伤亡很重。

18日,是南山和西阳山攻守战最激烈的一天。敌人先是用山炮向山头轰击,随后,成营成团的敌人端着长枪,挥舞着明晃晃的马刀,号叫着涌了上来。守卫山头制高点的指挥员们,沉着应战,战斗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

后来敌人在强攻未能得逞后,采用了迂回战术,以骑兵作穿插,切断了红二十五师指挥所与各团之间的联系;东南面的敌人也以骑兵穿插到红二十七师背后,使红军首尾不能相顾。敌人穿插分割,打乱了九军的部署,一时间九军各师、团被迫各自为战,处于被动之境。

坚守南山和西阳山制高点的七十四团和第三支队各自孤军奋战,其他部队无法增援。中午,敌人派来数架飞机对两处制高点进行狂轰滥炸,整个阵地变成了一片焦土。在敌人疯狂的进攻下,山头阵地被敌人攻陷,指战员几乎全部壮烈牺牲。南山和西阳山制高点失守,对守卫古浪城的红军造成了严重威胁。

18日中午,南山和西阳山制高点失守后,马元海下令所有人马向县城发起更猛烈的进攻。大约在中午12点左右,敌人用山炮轰开城墙一角,敌骑兵一部穿插到红二十七师背后,趁机从水关门冲入城内。红九军立时腹背受敌,情况相当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九军领导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撤出战斗。18日晚,部队连夜突围转移,向在永昌的红三十军靠拢。

红九军在古浪苦战三天,共毙伤敌2000余人,但自身伤亡超过三分之一,其中排以上干部伤亡尤重,参谋长陈伯稚、红二十五师师长王海清、红二十七师政委易汉文、骑兵团团长黄高宏等壮烈牺牲。

红九军到永昌后,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凉州城南的寨子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撤销红九军军长孙玉清的职务,派原三十一军参谋长李聚奎去接替九军参谋长的工作。在左路纵队九军进军古浪的同时,右路三十军、五军也迅速向河西前进,先后占领永昌、山丹。至此,平大古凉战役始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