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圩阻击战

1934年11月25日,军委下达了红军向全州、兴安西北黄山地域进军的命令,此时红三军团正马不停蹄地经由小坪、邓家源向灌阳山道前进。27日,军委又根据敌人部署和行动情况,于下午5时由朱德总司令再次向红三军团司令彭德怀和政委杨尚昆下达命令,要三军团五师主力进到新圩地域,并进占灌阳。
彭德怀收到消息后,知道事态紧急,立即将此电下发给5师,要求14团、15团迅速行动,赶赴灌阳构筑防线,为军委纵队和红军主力过江形成左翼屏障,防止桂军北上来袭。彭德怀特意将军委直属炮兵营派给5师以加强火力,电文中彭德怀特别强调要“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坚持三至四天!”
此时5师在师长李天佑、政委钟赤兵的率领下已行至文市附近,接到任务后,李天佑即刻率领14团、15团及军委直属炮兵营共3900余人,抢在北上桂军之前,占领了新圩及马渡桥之间地域。
新圩,一座位于湘江东岸,距离湘江渡口仅有70余里的小村庄,距灌阳县城也仅15公里,其背面5公里处就是红军军委和主力纵队西进路线中渡河的必经地点大桥村古岭头。一条公路连接着灌阳新圩,直通全州,这条公路的西侧及北侧直到湘江岸是宽阔平原,东侧南侧则是蜿蜒起伏的丘陵。
李天佑发现公路两旁的多个小山包正适合构建防御工事,丘陵上草木茂盛,与人齐高,刚好适宜隐蔽伏击。根据地形地貌,5师进行了战斗部署,以公路为界,由15团把守左翼,防线设在打锣山、水口山、钟山上;14团则被安排在右翼,防线设在月亮包山、判官山上,两者配合可形成交叉火力;师指挥所设在前沿后方两里处的杨柳井,炮兵营则配置在了指挥所左侧便于观察和发挥火力的高地上。

27日傍晚,红军刚作好战斗部署,师侦察兵就赶过来报告,敌军沿着通向江边的公路抵近了。此次自灌阳北上来袭的是桂军15军夏威部。战前,夏威召集15军各师长开会,讨论载击红军策略,最终得出两个方案:
预计红军将在5天内完成渡江,为了执行李宗仁、白崇禧要求的“不拦头、只击尾”的送客策略,一方案是在红军渡江的第4天夜晚,15军的3个师全部展开,截击红军大尾;二方案是在红军通过的最后一夜,截击红军小尾。一方案为红军打击最大,但自身消耗预计不小;二方案更符合“送客”目的,对红军桂军都比较“友好”。
讨论中各师长意见并不统一,于是夏威向白崇禧请示,白崇禧回复“在新圩用一个师打红这后尾就得”。按此要求,夏威着令王赞斌率领44师为前锋和主攻,凌压西率领的45师134团为预备队,共7个团,前出与红军战斗。

28日天一亮,桂军就沿着公路猛扑过来,数架飞机列队向红军阵地发起滚动式轰炸和扫射,重炮也不断吐出火舌,红军阵地化为一片火海。敌人看到红军战士们一时被疯狂倾泻的弹药压制得抬不起头,便如疯狂的蚂蚁一般从四面八方涌向红军阵地。
红军战士集中将手榴弹成束成捆地向敌人丢去,新加入的炮兵营也发挥了重火力作用,一排排枪筒从尘雾中伸出来,向敌人吐出愤怒的火舌。敌人反复冲锋,被我军屡次击退,就这样双方在很近的距离进行着激烈对攻、反复争夺,炮弹横飞、尘沙漫天,双方都被尘烟笼罩着,几乎分不清敌我,甚至交织在一起。
桂军发现正面进攻并不能占到太多便宜,于是改从左侧迂回包抄,红军两面受敌、损失严重,特别是在钟山、水口山等前沿阵地,据守的战士们几乎全军覆没。红军一时抵挡不住,被迫后撤。尖背岭和平头岭是灌阳至全州公路两旁较高的山峰,于是14团在公路右侧的尖背岭、15团则在公路左侧的平头岭重新构筑工事,两个阵地相互策应,呈犄角之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伤亡报告不断传来:14团报告团政委受伤,15团报告团长白志文和政委罗元发负伤,3个营长2个牺牲,全团伤亡近500人。此时,军委纵队和红军主力正在加紧过江,不断有新消息传来:“纵队已向江边前进”“纵队已接近江边”“先头部队已开始渡江”……
在“保卫党中央”这一神圣使命的召唤下,红5师全体将士三军用命,奋不顾身,正是这种气魄支撑本处于明显下风的红军顽强坚持着。但我军付出了巨大的伤亡,有的山头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由于伤亡太大,红军两个阵地尖背岭和平头岭相继失守,只得且战且退,在板桥铺地带虎形山集结修筑工事,重新拉起一道防线。
11月30日,已经是阻击战的第三天,连续两天的激烈战斗,敌人虽不曾想到红军能够顽强坚持如此之久,却也察觉到红军的损失很大,于是决定投入全部兵力,一举将红军击溃。依靠空中和远程炮火优势,敌人对虎形山一通轰炸,然后再次发起大规模冲锋。红军将士迎头痛击,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猖狂进攻。然而,红军此时已经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
红军根据当时形势,只好撤退,被迫后退至楠木山村附近的炮楼山一线继续防御,直到下午4点多,终于等来消息称军委纵队和红军主力渡江完成,正向龙胜前进,后续部队红八、九军团也安全通过灌阳地域,红5师任务胜利完成。军委下令要求红5师迅速赶赴全州和兴安交界处渡口抢渡湘江,将防务移交给接应的红6师。
随即,红5师向各团下达了准备撤退的命令,就此,已经连续阻击三天的红5师光荣地退出了战斗。此次战斗,红5师共有2000多名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生命,全师连带伤兵仅剩1000余人与大部队会合,由于人员锐减,过江后5师被缩编为一个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