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天工美物:名瓷中的匠心闪耀(2)

秘色瓷传说(1件)

五代瓷器不仅包含了古人的审美与科技,更打造了经久不衰的神秘传说。1956 年,苏州市文保部门在加固维修唐代虎丘山云岩寺塔第二层时,感觉墙中有夹缝,便尝试拆开砖墙,意外发现一个可供一人进出的十字型空间,其中放置了石函和一些文件。这件事引起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接下来的加固维护中,他们在塔的第三层发现一个一米见方的小穴,这正是古塔的天宫所在。

因为空间太狭小,考古人员只好用火钳把其中的文物一件一件小心夹出,而他们夹出的第一件文物,就是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的这件越窑莲花式托盏。

这件越窑秘色青瓷莲花式托盏,由碗和盖托两部分组成。碗为直口深腹圈足,盏托形状如豆,盘口外翻,束腰,圈足外撇。碗身外壁、盏托盘面和圈足均饰重瓣莲花,如浅浮雕状,恰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它的釉色呈现出玉一般的温润感,从露胎处可见灰白色瓷胎细腻致密,颗粒均匀纯净。考古发掘简报里,该碗被称作“越窑青瓷薄花连座碗”,后碗名被改为“越窑青瓷莲花碗”,也称“五代越窑莲花式托盏”。

越窑莲花式托盏,五代,现藏苏州博物馆

莲花碗重现于世后,参加了多个展览,其中一个是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全国性文物展,但当时学界并未认识到这件文物的重要性。因此,该文物并未入选 1973 年中国出土文物海外系列巡展目录,而是在北京“出差”结束后即返回苏州博物馆。

1987 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大批稀世珍宝,其中有 13 件能与同时出土的《物帐碑》上的“瓷秘色碗七口,秘色盘子碟子共六枚”对号入座。 历史上,秘色瓷一直有名而无实物,唐诗中的秘色瓷拥有“千峰翠色” 的美貌,五代时人更描述它是“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然而关于它的谜团始终无人能解,例如产地在哪?如何制造?为何没有存世流传?其成品都去了哪里……

据说其特殊的釉料配方能产生瓷器外表“如冰”“似玉”的美学效果,釉色如湖面般清澈透亮,虽是薄釉却能让釉层与胎体牢固结合在一起,但是这个配方一直秘而不宣,烧造成品也专供皇家使用。 法门寺文物的出现,让瓷器史上的青瓷魁首有了标准器。人们这才回过头来发现,多年前就显露在世人面前的越窑莲花式托盏其实也是秘色瓷的代表文物,莲花碗很快得到正名,并得到了自己的身份标签。

秘色瓷标准器被认定,又激发了考古专家们寻找秘色瓷窑的信心。 经过多方专家的努力,今天我们已经可以确定,晚唐五代时期的绝大多数秘色瓷器,当为上林湖后司岙窑址的产品,而这件如冰似玉的越窑秘色瓷莲花碗,是作为吴越国王室成员的供养品而被放入虎丘塔天宫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建成后,这件秘色瓷碗被安放在独立的展柜里,成为苏博最耀眼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