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四百载:文物中的大一统气象(1)

秦(前 221---前 207) 汉(前202—220) 两代,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第一个大一统时期。这 4 个多世纪是一个上升的时期,不论在经济文化上都创造了封建社会的辉煌,而中原政权的声威也空前扩展到四方边疆。这一切,都反映在禁止出国(境)展出的文物名录里……

王朝气象(3件)

公元前 221 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志得意满。他自以为功过三皇,德超五帝,遂自称“始皇帝”。之后 2000 年里,中国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称曰“皇帝”,便自此始。在服饰颜色之外,最能显示权力和等级的物件是官印。于是皇帝的印章,称之为“玺”。

在汉代,除皇帝本人外,皇后所用印章也是玉玺。可惜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只闻其名,而未能见其庐山真面目。直到 1968 年 9 月,才有了一个重大发现。

这一年的秋天,一位名叫孔忠良的少年在陕西咸阳韩家湾村旁闲玩时,偶然发现了一块方形的玉石,上面雕了个小动物,下面刻着四个字,好像是个大图章。孔忠良少不更事,还打算把那图章上的字磨掉,刻个新章。幸好其父孔祥发有文物保护意识,第二天带着“大图章”到了西安,找到陕西省博物馆(现陕西历史博物馆),经文物考古工作人员鉴定,才认明是汉代“皇后之玺”玉玺。

“皇后之玺”玉玺,西汉,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这是一块用和田羊脂玉雕刻的印章,高 2.8 厘米,边长 2.8 厘米,重 33 克。上部雕刻一只螭虎,底部刻有“皇后之玺”四个篆体字。螭为龙生九子之一,在汉代为帝王标志,凡帝王所用之信物,均饰螭或蟠螭为记,相当于后世的龙。其出土地点距汉高祖和皇后吕雉合葬墓东侧 1000 米。按照汉代制度,帝、后陵园内设有便殿和寝殿放置他们生前的衣冠。

专家们根据现场分析推断,这枚玉玺应当就是汉初风云人物吕后所用之物,并且葬入陵中为祭品,因陵墓被盗,玉玺流落土中,后被雨水冲刷到沟里,时隔 2000 多年才被重新发现。这是迄今发现唯一的汉代皇后玉玺,对研究秦汉帝后的玺、印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因如此,2013 年 8 月 19 日,这枚皇后之玺列入了国家文物局发布的《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在西汉时期的封建统治秩序中,位居帝、后之下的是为数不少的诸侯王。名列首批公布的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里的金缕玉衣,其主人就是西汉时期的中山靖王刘胜。《三国演义》里的刘备有句挂在嘴边的话,叫作“中山靖王之后”,而刘胜正是刘玄德的老祖宗---第一代中山靖王。

1968 年,刘胜的墓葬,也就是著名的满城汉墓(墓主为刘胜与其妻窦绾)在无意中重见天日。众多出土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金缕玉衣。古人认为天然宝石凝结了天地精华,只要把玉器覆盖在尸体表面便可以保护尸身不朽。汉代人对这种观念深信不疑。

刘胜金缕玉衣,西汉,现藏河北博物馆

刘胜所穿的金缕玉衣全长 1.88 米,是用 2498 片玉片和约 1100 克的金丝制作而成。整件玉衣基本是按照人体形状设计,分为头部、上衣、裤筒、手套和鞋五大部分。每一部分都可彼此分离,就像制衣工人裁剪缝制的一件衣服。窦缤的玉衣比较瘦小,头部除在脸盖上刻制出眼、鼻和嘴外,在头罩两侧还做出两个圆形的耳罩。这套金缕玉衣长度为 1.72 米,共用 2160 片玉片、约 700 克金丝制作而成。

遗憾的是,穿上玉衣便可尸身不腐终究只是古人的美好愿望。刘胜和窦绾玉衣出土时,里面的尸骨早已朽烂,唯独精美绝伦的金缕玉衣流传了下来。因其珍稀罕见,它名列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之中实在是意料之中。

1963 年 9 月,陕西省西安市红庙坡村西汉墓出土了彩绘人物车马镜(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彩绘铜镜比较少见,上面共绘有十二个人物、七马、一车、六树以及酒具、乐器等。其主区画像以红色为地,用白色、绿色、黑色彩绘人物、车马以及树林等自然景象。马的颜色为白彩,人物衣服的颜色为黑、白、绿色,植物、树叶作绿彩,树干为褐色彩。画面分为谒见、宴享、狩猎、归游四组。

彩绘人物车马镜,西汉,现藏西安博物馆

从中可见,一位短衣猎手骑马疾驰,反身弯弓射一惊慌逃窜的野猪,野猪的后腿已被猎犬紧紧咬住,后有一骑士束缰挥鞭围猎野猪。还有一个场景,驷马曳引一车,一位驭手一手握辔,一手挥鞭,目视前方,野猪随车后奔跑,另一骑士则在扬鞭围猎野猪。毫无疑问,这如实反映了汉代贵族恣情享乐的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