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四百载:文物中的大一统气象(2)

事死如生(7件)

春秋战国以来,人们相信灵魂不灭,人死后,灵魂还会在地下世界如同活人一样继续生活。为此,活着的人要对死者的身后世界有所安排,尽量满足地下世界的需求,这就是所谓“事死如事生”。因此,墓室的形制和结构尽量模仿现实中的 房屋,随葬品也尽量将生人所用的工具、物品纳入墓中,甚至将房屋、田地和家离、牲畜之类也制成模型随葬。 这一点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有着集中的体现。

1972---1974 年间,在马王堆先后发掘出了 3 座西汉时期的墓葬。在马王堆的 2 号墓发现“长沙丞相”“?侯之印”和“利仓”3 颗印章,表明该墓的墓主即第一代?侯、长沙国丞相利仓。3 号墓墓主遗骸属 30 多岁的男性,可能是利仓儿子的墓葬。至于 1 号墓墓内又出土了“安辛追”名章,这就是说,那具著名的“不朽女尸”生前应是利仓的妻子----辛追。

有赖于汉代“事死如事生”的习惯,马王堆汉墓里那些琳琅满目的陪葬品,几乎将辛追主人生前所有的荣华富贵都记录下来了。或许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里,有好几件与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现有关。比如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西汉识文彩绘?顶长方形漆奁和西汉黑漆朱绘六博具。

黑地彩绘棺,为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中出土的四层木棺中的第一层,西汉,现藏湖南博物院


识文彩绘?顶长方形漆奁,西汉,现藏湖南博物院
/
黑漆朱绘六博具,西汉,现藏湖南博物院

其中最值得一提是直裾素纱禅衣。出土的素纱禅衣是目前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也是最轻薄的一件衣服。同时,它也代表了汉代最高的服装制作工艺水准,技巧之高超,堪称巧夺天工。

直裾素纱禅衣,西汉,现藏湖南博物院

整件透明的禅衣重量还不到 50 克(1 两),如果去掉领口和袖口的镶边,就只剩下 25 克了。据说折叠起来,可以装进一个普通的火柴盒子里。古代中国人在丝织技术方面的精湛工艺着实让现代人为之惊讶。

1980 年在山东淄博西汉诸侯王墓中出土的一面铜镜,呈长方形,长 115.1 厘米,宽 57.5 厘米,重达 56.5 千克。这就是齐王墓青铜方镜,它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铜镜。

齐王墓青铜方镜,西汉,现藏淄博市博物馆

满城汉墓里也出土过巧夺天工的长信宫灯。其外形作宫女跪坐持灯状。宫女的右臂和身躯中空;灯的各部分可以拆卸,便于经常清除灯内的积灰。灯上刻有铭文“长信尚浴”,而长信宫是皇太后(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所住的宫殿。一种看法认为,这盏“长信宫灯”也可能是窦太后送给窦绾的,后被窦绾带到墓中随葬之物。

长信宫灯,西汉,现藏河北博物院

长信宫灯最为独到之处,在于其燃烧原理。在汉代,青铜灯是以动物油脂作为燃料的,就像今天的灶具一样,当灯火点燃的时候,没能完全燃烧的油烟会在室内四处弥漫。长信宫灯的精巧之处在于,使用的时候油烟能够随着热空气的推动上升,沿宫女的袖管进入中空的灯体内,与金属壁接触后逐渐冷却,凝结在内壁。由于灯体下端没有底盖,这件灯具还可以放置在水盘上,油烟遇水也会随之凝结,这样就避免了室内的空气污染。

此外,在《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里,还有一件 1965 年于河北定县三盘山的西汉墓出土的错金银镶松石狩猎纹铜伞铤。它长 26.5 厘米,直径 2.6 厘米。圆筒竹节状,中空,由中间分为两段,以子母口套接。虽然样子看上去有点像微型金箍棒,但实际上是古代车上的伞挺,也有其实用功能。

错金银镶松石狩猎纹铜伞铤,西汉,现藏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这件错金银镶松石狩猎纹铜伞铤之所以会出现在汉墓里,同样是因为“事死如事生”这一观念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