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原本出自《史记 天官书》的“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它最初是句吉利的占星语。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流传着观星象、祭天地、通神明的传统,可以看作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的组成部分。
而在秦汉时期出土的文物里,也不乏有关思想文化的结晶。 譬如,马王堆汉墓里就出土了大批帛书,在考古发现中实属罕见。帛书质地为丝织细绢。书写的字体有隶书、篆书与草篆,其内容涉及古代哲学、历史、科技和医学等方面。经整理,共有 28 种书籍,计 12 万多字。其中在一个漆盒里就发现了写在帛书上的《周易》----中国最为古老的文献之一。
帛书(周易)高约 48 厘米,宽约 85 厘米,墨书。纵观其文字,与今本有较大的区别,可能是《易经》正式定本之前流行的传抄版本之一。这无疑是宝贵的历史文献,遂列入了《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周易》用一套符号(六十四卦)系统描述事物的变化,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相比之下,同在《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的云梦睡虎地秦简《语书》关注的就是一些更为现实的问题。
所谓“云梦睡虎地秦简”是 1975 年 12 月在湖北省云梦县城关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秦代竹简,记录当时的法律及公文。据考证,该墓的主人是“喜”,生前曾担任过该县的令吏,参与过“治狱”,这些竹简可能是墓主人生前根据工作需要对秦朝的法律和法律文书所作的抄录。这批竹简也因此成为研究战国晚期至秦始皇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的珍贵史料。其中的睡虎地秦简《语书》共计 14 简,位于墓主腹下部,简长 27.8 厘米,宽 0.6 厘米,标题写在最后一支简的背面。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于 2007 年 12 月在香港古董市场收购了一批简,据《岳麓秦简测试结果分析报告》检测结果,经专家组鉴定为秦代简。2008 年 8 月,岳麓书院又接收到少量捐赠简,确认与之前收购的简是同一批出土的简。这批秦简经整理共分六部分,《数》书为其中之一,共有 220 余枚简。该卷收录了秦代的一部数学书,共有算题 81 例,单独术文 19 例。
整理者推断它的抄写年代不迟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 212),是迄今发现整理年代最早的出土数学文献。从其中的勾股算题可以看出,中国数学史上发现勾股定理一般定义的时间可能不晚于周秦之际,或者也有可能是当时人们已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相应线段成比例的原理。因此,《数》书整理与研究,拓宽了中国科学史界尤其是中国数学史界对秦代数学水准认识的视野,意义不容低估。
在古代的思想文化中,神话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比如《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里有一件马王堆一号墓 T 型帛画。这幅帛画覆盖在马王堆一号墓的内棺上,呈 T 字形,长 205 厘米,上部宽 92 厘米,下部宽 47.7 厘米,制作精美、色彩鲜艳,画面上中下三部分分别表现了天上、人间与地下的场景,体现了西汉初年的神仙方术思想。其中,上部左上角有一弯新月,月上有蟾蜍和玉兔,月下画着奔月的嫦娥。可见“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当时就已经深入人心了。
而在《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里则有一件东汉镂雕东王公西王母纹座屏。汉代玉座屏,迄今所知仅此一件,这件文物是在 1966 年由河北省定县博物馆在发掘和清理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及其王后墓时得以重见天日的。
在刘畅的墓里出土的镂雕东王公西王母纹玉座屏,由扁平且镂雕各式纹图的两个支架和两块屏板铆合而成。两块屏板两端各有一长方形扁榫,榫端各有一圆形穿孔;两侧支架上下各有一长方形铆孔以供屏板两端穿入插嵌用。支架两端平,以两铆孔为中心作圆璧形饰,上各镂雕一形态各异的螭龙纹。最引人注目的是,上层玉屏正中刻一盘膝高坐的东王公像,其周有神人、鸟、凤、鸭、兽等纹。下层一屏则饰以西王母盘膝端坐像,头侧饰日、月纹,两侧各有跪地妇女像,四周饰龟、蛇、熊等纹。以此观之,镂雕东王公西王母纹玉座屏的确表现出东汉琢玉工艺的最高水平。
顺便说二句,所谓“东王公”与“西王母”都是中国神话中的仙人,西王母统率天界的众女仙,而东王公则统率所有男仙。日后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兴起时,他们也被顺势“收编”为道教里的神仙了。有趣的是,封建时代的中国虽然是个男权社会,但就“东王公”与“西王母”而言,显然是后者的知名度更高些。按照《山海经》的说法,她最初为掌管瘟疫刑罚,面目狰狞的怪神。后来,西王母演化成掌管不死之药、容貌美丽的天国主神。因此汉时人们非常崇拜西王母。其原因当然是人们希望得到西王母的赐福得以长生仙居了。
甚至 1990 年在四川绵阳何家山二号汉墓出土的摇钱树,居然也与西王母有关。摇钱树是东汉、三国时期巴蜀地区墓葬中最流行的明器,其功用可能是作为死者魂灵进入仙界的桥梁。摇线树大量发现于四川一带砖室幕和崖墓之中,现据已公布的考古资料和文物部门的收集品初略统计,已出土的摇钱树点有 50 多处,单株摇钱树达百株以上。 而何家山三号汉幕出土的,则是国内现存摇饯树中最高大、保存最完整、工艺最复杂的一株(名列《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这株气势恢宏的摇钱树,树高 100 厘米左右,加基座通高 198 厘米,整体由基座、树干、树冠等共 29 种部件衔接而成。基座为红陶质,树干用青铜浇铸。树冠可分 7 层,顶层饰凤鸟为树尖;其下二层的干与叶合为一体,饰西王母、力士等图案;下部 4 层插接 24 片枝叶,向四方伸出。饰龙首、朱雀与犬、象与象奴、朱雀与鹿以及成串的钱币等图案。树干直径约 1 厘米,叶片最长约 15 厘米,最短为 10 厘米。
值得一提的是,在东汉时期巴蜀出土的摇钱树里,后来在西王母之外,还出现了佛像。众所周知,佛教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土的。由于佛像初入中土,人们不甚了解,视佛为外来之神,于是佛像便步西王母之后出现在摇钱树上,依附于巴蜀摇钱树的信仰习俗而成为与西王母并行的神灵偶像了。从后世的眼光看,这颇有佛道合一的味道。而这种宗教上的包容性,也正是秦汉奠基的中国人一统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