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 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中,唐代文物多达 32 件,占比达到 16.4%。如果说来自李静训墓的玻璃器多少反映了隋代贵族女孩精致有趣的生活,那么名录中数量庞大的唐代文物,会告诉你居住在绚烂的大唐不夜城是一种什么感受。
南北朝至唐代,我国与西亚各国文化交流频繁,波斯的鸟首壶传至我国,唐代的青瓷、白瓷及三彩釉陶中都出现了受其影响的凤首壶,而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的青釉风首龙柄壶最为精美。
这把壶既吸取了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多配细长柄的造型特点,又融入了我国传统的龙凤装饰艺术,而壶身上的忍冬纹、莲花瓣纹、宝相花纹等都是北朝佛教的装饰元素,整体集塑贴、模印、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于一体,体现了唐代制瓷工匠的高超技艺。
盛唐是我国陶瓷史上充满辉煌色彩的时代,因为重视釉的质感和色泽,单色釉更符合当时人的审美风尚,白瓷要银似雪,青瓷则类冰似玉。不过,湖南长沙窑本来名不见经传,突出重围的一招鲜,恰是把唐三彩的装饰手法应用到瓷器上,打破了对单色釉的追捧。
窑工们把一种或两种色釉施涂在底釉上,做出点缀和拼接效果,或者直接把彩料涂在胎体上,形成独具一格的长沙彩。这些彩料线条清晰,即使经过窑炉高温也不会晕染,实现了工艺制作的稳定性。 在《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中,长沙青釉褐彩贴花人物纹壶和长沙窑青釉褐蓝彩双系罐赫然在列。
后者明明制作于湖南,却被发现于扬州唐城遗址,这是因为长沙窑瓷器销售地区和市场接受度非常广阔,它的购买者和使用者遍布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唐代扬州、广州、宁波等地是长沙窑销售的重要集散地。从波斯湾走海路前往中国的阿拉伯商人数量众多,成为推动长沙窑瓷器外销的重要力量。长沙窑青釉褐蓝彩双系罐是典型的民用瓷器,极有可能是在此处等待外销的商品。
在唐代,长沙窑将釉下彩技法发扬光大,却没有形成精细绘画,而青瓷的釉下褐彩技艺,则展示了高超的彩绘艺术。青瓷釉下褐彩,指在瓷胎上进行彩绘装饰后再罩青釉、入窑一次烧成的工艺,以铁元素为发色剂,在高温还原下呈褐色。这种釉下彩绘色彩鲜艳,且不会褪色,装饰感和立体感极强。
现藏杭州市临安博物馆的越窑青釉褐彩云纹五足炉,即为青瓷釉下彩技艺的杰作。2002 年国家文物局印发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中就收录了这件精品。这件五足熏炉主要运用勾绘的彩绘工艺,用毛笔在坯体上勾勒纹样和图案,线条流畅、纹样清晰、层次丰富,装饰感极强。
唐、五代时期,越窑青瓷的烧造水平最高。“秘色瓷”更是青瓷之中的精品,专供皇室使用。吴越立国之后,钱氏家族开始大规模烧造和进贡“秘色瓷”,掀起了一阵“干峰翠色”的秘色瓷风潮。越窑青釉褐彩云纹五足炉出土于唐末吴越国第一代国君钱镂的母亲水丘氏的墓中,为皇家物品。作为随葬品的这件硕大熏炉,由盖、炉、座三部分组成,通体施釉,呈现出纯正而难得的青色。
唐代宫廷普遍用香,香料是重要的贡品之一,用香仪式成为宫廷礼仪中重要的一部分,更是皇室身份地位的象征。朝会时在大殿上置熏炉和香案,与之相匹配的还有一整套的礼仪,香案放置于御座前面,官员奏事会面对香案立于两侧。
越窑青釉褐彩云纹五足炉是唐代同类型文物中体量最大的一个,承续了唐代金银熏炉的形制。香炉出土时内有香灰,可见其在入土之前被使用过,但是并没有历史资料详解过此件熏炉的具体使用方法。有研究者推测越窑青瓷褐彩云纹五足炉是墓主人生前日常所用,也有说法认为,这是在水丘氏的丧葬仪式中使用的熏炉,仪式过后随之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