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水画到仕女图--隋唐珍品中的丹青世界(2)

一幅仕女图(1件)

若提及唐代人物画的风貌,许多人的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的应该就是唐代仕女图。有唐一代人物画发展到新的高度,唐代仕女图中那些对同时代贵族女性的描绘更是如杜甫于诗作《丽人行》中所描述的那样,“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可谓千古传神之笔。

列于《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中的周?《挥扇仕女图》,正是中唐画家周?颇具代表性的传世之作。作为一幅手卷画,《挥扇仕女图》与悬于壁上或绘于屏风之上的画作不同,观者一般都是持于手中近距离观看。画面从右向左 13 位头挽高髻、细目圆面、长裙曳地的妃嫔和宫女或执扇慵坐,或解囊抽琴,或对镜理妆,有的于绣案做工,也有挥扇闲憩等场景,她们姿态慵懒、衣着华贵,却都微蹙眉头有种若有似无的愁绪。而这是周?的仕女画最重要的特质,即对女性心理细致入微的体察与再现。

《挥扇仕女图》卷,唐,周?,绢本设色,现藏故宫博物院

周?生于中唐时期,史载是位“游卿相间”的贵公子,与宫廷和上层社会交往频繁,因此对贵族女子的生活十分熟悉。而其画作承自唐代另一位大家张萱(绘有《虢国夫人游春图》等),将女性从前人画作中的附属一举提升为画面的主角。并在画中对她们进行更精微细腻的塑造。 此外,周?的画还尤为注意画面横向疏密、松紧的韵律变化,通过人物或坐或立侧身斜倚等姿态创造纵向高低错落的层次变化。

当观者将手中卷徐徐展开时,画中人物不显得单调呆板,人物间无声的互动营造出一种幽怨哀婉的气氛在画卷上缓缓流动。唐代绘画评论家朱景玄在《唐期名画录》中将其评为“神品中一人”,可见对他的认可。 古代书画流传历来有“纸寿千年,绢保八百”之说,而作为一件绢本设色的珍品,《挥扇仕女图》得以留存至今,可谓不易,存世的《挥扇仕女图》也因画卷缺少作者的落款与印章而一度引为争议。

不过,该画的流传仍能在一些古代书画著录中寻得痕迹。 例如宋代《宣和画谱》中曾著录有《纨扇仕女图》,而明人张丑在其《清河书画舫》中也提及“周?《挥扇仕女卷》,在韩太史家”,正是元代收藏家周密在其《云烟过眼录》中著录之本,画上原有宋高宗的题签,却已散佚。而这幅画“细描,重着色,前后凡十三人,为妃后者四。图穷有树一株,虽绢素破故,而神采奕然,真奇迹也。反观故宫博物院藏《挥扇仕女图》的最末段,正是一女子倚树与另一斜倚在凳子上的挥扇女子闲谈的场景、可引为佐证。

此外,在清代《石渠宝笈续编》《石渠随笔》中都有对唐人《纨扇仕女图》的记载,只不过曾提及的“臣周?进”之落款以及明代收藏家项元汴的题跋皆在流传中散佚。今天我们只能看到乾隆于卷首的题跋“唐人纨扇仕女图,内府珍藏”以及“猗兰清画”四个大字。历史学家通过对画作中女子的妆容、服饰以及器物与考古发现相比对佐证,皆可见中唐风韵。

故而,《挥扇仕女图》作为少有的存世唐画之一,归于周?所作,也有其合理的流传依据。 除了《挥扇仕女图》外,《簪花仕女图》《调琴啜茗图》等佳品皆传为周?之作,但在历史上他可不仅仅专攻仕女图,据《宣和画谱》著录,周?是画史载录作品最多的中唐画家,除了寺观壁画、屏风之外,单件作品就有 80 多件,仅宋御府收藏就有 72 件,其中道释人物画、历史故事画都有不少。而他也被后世评为唐代人物画的最后一座高峰。

周?《簪花仕女图》